线上阅读 | 邀您品读中国趣味神话故事
为满足大家在抗击疫情时期在家学习文化艺术知识的需求,在2020新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期间,特推出关于健身、学习、阅读等系列专题,让广大读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本期主题:品读经典神话故事
今年因为疫情没有等到贺岁档电影《姜子牙》,有多少人感到遗憾?而去年爆火的《哪吒》,让我们再次重温了中国神话故事中的魅力。可您是否真正地了解过“它”?您知道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寄存了我们祖先的哪些美好想象吗?您知道颛顼为什么会斩断天梯吗?下面的故事将一一为您揭晓。

夸父逐日

故事简介
北方有一个夸父族的巨人,名叫“夸父”。据说,此人善跑,要同太阳比脚力,看看谁跑得最快。大家知道,太阳自东边起自“汤谷”至西边落入“禺谷”,相距数万千里,要同太阳比赛跑,谈何容易。当时,日已西斜,夸父才开始上路追赶。于是迈开大步,转瞬千里,太阳前跑,夸父后追,终于迫近太阳了,闯入太阳的炽烈的热圈。当太阳即将落入禺谷之前,夸父口渴如焚,一连喝干了黄、渭两条大河的水,还未解渴。意欲再去喝北方千里大泽的水,不幸,半途中夸父干渴倒下了,在临倒地之前,将手中的木杖抛至远处,并变成了一片花果累累的桃林。据说,此林至今已延绵为数千百里的大桃林。
故事延伸
首先,夸父为何要追赶太阳?
故事文本只作客观叙述,并未点明“与日逐走”的动机与原由,民间就作过多种揣测:有说夸父每天见到日出日落,不知到底落在何处,要探个究竟;有说夸父乃赛跑巨人,心气极高,要与太阳比个高低;有的则认为,太阳值班未能恪尽职守,要赶去教训教训,等等。我们也不妨猜一猜,夸父究竟为何要同太阳神“逐走”?
其二、“夸父”,是一个单体人名?还是集体的部族名?
据传,北方广袤的荒原上,有一个身体魁梧的“巨人族”,居住在“成者载天” 的丛山中。这个部族有一名善跑的巨人,名叫“夸父”。还说他是身材高大,力大无穷的巨人,双耳以黄蛇为佩饰,双手各握一蛇。在古籍中,还说“夸父”,是大戎之国的巨兽名(见《吕氏春秋》),在《水经注》中,又说它是河南邓林塞的夸父山。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更说是一个国名,在聂耳东边有个博父国,即夸父国。如此看来,“夸父”二字,只是一个符号,在我国传统姓氏中,常常以官得名,或从地取姓,因此,可以作为一人之名,也可以作为一个族名,不必过分拘泥。在严谨的史书上,其称谓尽可能有确凿含义,而在神话传说中,则不必字字句句求真。
其三,夸父怎么敢与庞然大物的太阳“逐走”?
他对庞然大物采取了“战略上蔑视”的态度,怀有必胜的信心。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勇于探索的无畏气概和追求真理的执着性格;还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无穷的神力,特别是那种敢于征服自然的勇气和决心,等等。所有这些因素汇聚于一身,就可以使一个人——夸父干出一场惊天动地的壮举。

精卫填海
故事简介
山西境内有一座山,叫发鸠山,山上多长有黄桑树,这是一种全身是宝的嘉木。树林中居住着一种形如乌鸦的鸟。它的头上有花纹,白色甲嘴,红色双脚,名叫“精卫”,俗称“帝女雀”。
据传,精卫原是教人耕种的神农氏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游于东海,结果淹死于海中,变成了精卫鸟。她发誓要将这害人的大海填塞。于是,她经常衔西山上的树枝和泥石去填大海。
故事延伸
一、神话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原始人的社会实践。
这个神话的出现,是由于海滨人民常年遭受大海的侵扰和蹂躏,特别是当汹涌的大海潮、大海啸到来时,不仅吞食了人民的生命,甚至地面上的一切生灵都荡涤殆尽。就是这种严重危害激起了先民们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意志和填塞大海的决心。它同任何一件文艺作品那样,都毫不例外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沃土之中。它正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虽然不是历史,但从中却能折射出先民们改造自然、书写民族文明的历史轨迹。
二、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与坚忍不拔意志。
《精卫填海》,是一个悲剧性的神话,它同其他带悲剧性神话如《夸父追日》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命结束了,斗争在继续。夸父死后的手杖变桃林,继续为后世人民服务、造福;而女娃死后则变成誓鸟,继续与大自然作斗争。变树化鸟,固然都只是一种愿望与幻想,并非现实,但这种不屈的意志和不挠的精神,却具有极大的鼓舞力量,为后世所赞赏、所追慕。晋人陶潜、清人顾炎武等大家都曾以此为题材,赋诗赞美“精卫精神”。
怒触不周山
_
_
故事简介
远古时,炎帝的子孙、威力无比的大神共工,与黄帝的后人颛顼(zhuān xū)争天帝之位,共工未能取胜,怒而以头触倒不周山,使撑天柱和拴地绳折断,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向西北方向运转,大地向东南方塌陷,颛顼的统治秩序被打乱。
故事延伸
此则神话故事写共工敢于斗争,勇敢地向统治者颛顼挑战,怒触不周之山,打破了旧的秩序。同时也内涵有上古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认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一些主要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去;从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看去,日月星辰都自东南向西移动。此篇想象奇妙,气魄宏伟,刻画形象极为生动,一个“怒”字,准确传神地表现了共工这位英雄的个性特征。

化干戈为玉帛
故事简介
大禹的父亲夏鲧通过修高城池来防止国内外的叛乱,但结果却是越防越乱,不仅自己的诸侯国背叛自己,连海外各国也都对其怀有狡诈之心。等到大禹执政时,完全改变了父亲以“防”杜乱的方略,转而采用“疏”的政策,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散发财物,焚烧兵器盔甲,广施仁德,由此换来的,是四海宾服、夷族纳贡的大治景象,带着玉器、锦缎来纳贡的诸侯国数以万计。
故事延伸
就我们为人处世而言,机巧之心不能过重,要善于随顺物事之自然,以简驭繁。大禹在治国中,即善于顺民之性而为,因此能够得到诸侯百姓的拥护。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大禹也是善于循地势之自然,疏而导之,使洪水随地势顺利入海。大禹的父亲夏鲧则不然,在治国中,不是首先考虑民性民生,而是先谋划着如何防民;在治水中,不是首先考虑水往低处流的本性,而是一味地去堵。机械之心盈于胸,徒逞私智,最终必然导致矛盾愈演愈烈,所谓“以汤沃沸,乱乃逾甚”。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多一分“纯白”,少一分机巧,多一分真诚,少一分诈伪,世间也就自然会多一分和谐,少一分纷争。

刑天舞干戚
故事简介
刑天因与天帝争位,失败后被天帝砍去头颅,仍不屈服。他以乳当眼睛,以肚脐当嘴巴,继续拿着盾牌,板斧挥舞着。
故事延伸
“刑天”就是“砍头”的意思。刑天与帝“争神”的叙述,决无贬意,而是使我们窥视到了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心灵之中渴望挣脱桎梏,自由发展的思想的闪光点。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赞誉了不甘心失败的断头英雄奋斗不息的精神,表达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其坚强的意志永不会磨灭。
阅读更多中国趣味神话故事,请登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ctwh.cnki.net)查看~


更多精彩内容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北京市通州区图书馆】

全免费公益活动 欢迎您的到来!


信息咨询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通图&公益】小客服

2020/2/13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