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塔

作者:(明)陆基恕正书

年代:明万历38年(1610)

地点:北京市通州区文殊塔

地点:北京市通州区文殊塔

来源:《流光旧影认通州》

简介:画面主景为燃灯佛舍利塔,位于通州旧城北门内迤西,为镇河塔。北周修建,唐贞观七年(633年)重建,辽重熙年间(1032—1054年)复建,元大德(1297—1307年)年间、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清康熙九年(1670年)曾重修,八年(1677年)震圮塔身,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塔座(莲花须弥座)仍为辽代遗构。雄伟挺拔、险峻壮观乃是此塔特色,该塔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标志,清代诗句“一支塔影认通州”诵遍大江南北。画面中层景物是通州旧城北城墙东段及瓮城,露出的歇山脊建筑是北门城楼楼顶,城墙上的四角亭为临时瞭望所。画面近景乃是城外民居和通惠河月河以及河上所泊大小船只。1860年9月21日,英法联军自天津侵犯到通州城外,随军摄影记者费里斯?比托拍摄。此图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记录通州的图片资料之一。

地点:北京市通州区文殊塔

来源:《流光旧影认通州》

简介:燃灯佛合利塔是通州八景之一。民谣曰:“先有通州塔,后有通州城。”清代诗人王维珍曾写有“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的诗句。

地点:北京市通州区文殊塔

来源:《流光旧影认通州》

简介:燃灯佛舍利塔俗称燃灯塔、通州塔。北周创建,初为镇河塔,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塔,由须弥座、塔身和塔刹组成。高56米,基围38米,上悬铜铃2248枚。唐贞观七年(633年)修,辽重熙年间重修,元、明屡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塔身震圮,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复建。

地点:北京市通州区文殊塔

来源:《流光旧影认通州》

简介: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陆基恕书。

地点:北京市通州区文殊塔

来源:《流光旧影认通州》

简介:画面中心景致是燃灯佛舍利塔及其湖中倒影。水面是西海子公园北湖,湖北畔乃通州旧城北城垣西段部位景况。据《通州志》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燕山忠敏侯孙兴祖从大将徐达定通州,督军士修其城。1952年夏拆毁,现遣址尚存。画面右侧古建院落为清代光绪间创建的北京电报局潞河驲。潞河驲设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因中外政治交流的需要,直隶总督李鸿章上奏朝廷请在北京设立电报局。因慈禧太后、光绪帝不同意在北京城中立电线杆子,于是决定在离北京最近的通州设立。电线从天津沿运河拉到通州旧城北门,再到县府前街,租房建局。来往电报要由马传递于京通之间,因此在原老仓胡同西口对面的西海子东岸,创建潞河驲,在这里养多匹驿马,负责传递中外电报,一个小时便递达京城,后来觉得确实快捷,允许京城立电报局,此处驿站没有存在意义,便改作他用。今此驿东围墙尚留遗址。

来源:《光绪通州志》

来源:《光绪通州志》

来源:《光绪通州志》

来源:《光绪通州志》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13051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