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子胡同

位于旧城东部偏北,教子胡同与大关庙胡同之间。清代已形成。满族人信奉萨满教,在该地建有堂子,立杆祭天,为祈祷发祥之地,故曾名发祥胡同;1913年前后,依习称更今名。

[拓片] 汤啸秋政绩碑

鼓楼

位于通州旧城中轴线上,北大街南部,地处旧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鼓楼上挂有“先声四达”“暮鼓晨钟”“声闻九天”等匾额。1949年后曾被县民众教育馆、水会、警察所等单位占用。1968年冬鼓楼被拆除。

[拓片] 萧公去思碑 [拓片] 通州鼓楼碑 [老照片] 劫后鼓楼

文殊塔

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西畔,北京东门通州城北垣之内。为八角形十三层 砖木结构密檐式塔。其创建于北周,唐贞观七年(633)复建,辽重熙间(1032-1054)重建,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1670)曾经修缮。十八年地震身圮,三十七年(1698)再建塔身。1976年唐山烈震波及刹毁,1987年重修塔顶。

[拓片] 燃灯佛舍利塔碑 [老照片] 通州塔 [老照片] 通州塔

文庙

通州文庙是京郊最大的文庙,为通州区文物暂保单位。位于通州大成街。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比北京成贤街孔庙早建4年,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拓片] 饬谕士子卧碑 [拓片] 县学条例碑 [拓片] 程子四箴碑

南门

旧城城墙的南城门

[老照片] 通州旧城南门

西门

通州城西门位置在今中山大街西口处。门额“朝天”二字。

[老照片] 通州城西门

西仓

西仓位于今新仓路东,官园小学对面。今官园小学址,在明清两代是户部坐粮厅,仓在其东边。

[老照片] 西仓大门

八里桥

永通桥,俗称八里桥,位于通州城西部,跨通惠河,明正统十一年(1446 年)建成。桥两侧汉白玉石栏,望柱头雕狮,戗栏雕麒麟,雁翅雕镇水兽,桥身长 50 米,东西宽 16 米。是通往北京的咽喉重地。

[老照片] 1900年间的永通桥 [州志] 永通桥 [州志] 永通桥碑记(1)

文昌阁

通州旧城东南隅城墙角楼。明嘉靖年间建,万历年间迎香林寺神像供奉阁内。清乾隆二年(1737)知州韩亦诗建潞河书院于文昌阁。文昌阁建于城上极罕见,旧时为通州古城一处文人墨客聚会之所。1952年拆除城墙,文昌阁随之不存。

[老照片] 文昌阁 [州志] 登文昌阁 [州志] 东南城隅文昌阁诗(1)

东大街

位于通州城东部,新华大街东端北侧。东起北小门,西至北大街。明洪武初年(1368)建城后,东大街是城内主要街道,临近北运河,为明、清两代四方贡赋、商贾行旅和通粮转运的必经之地,商业繁盛。清雍正七年(1729)修筑通州至北京朝阳门石道即以此为起始段,因位于东门之内,得名东门内大街,乾隆年间改为今名。

[老照片] 东大街

南大街

通州南大街在通州旧城南门内东隅,号称十八个半截儿的回民聚居区。通州的南大街街区成型于元代,距今已600余年。

[老照片] 南大街

北大街

位于通州城东北,在原旧城北半部。南起新华大街,北至里河沿。明代已成为旧城南北的主要街道。因在旧城北门内,曾称北门内大街。清代乾隆初年称今名。1913年后,因鼓楼(已拆除)位于该街南端,又有鼓楼大街之称。

[老照片] 北大街

石坝

漕运时期京粮转输的重要码头。位于通州旧城东北隅,通惠河与北运河汇流处南侧。明嘉靖七年(1528)建,长100米左右,由数百步石阶组成,直入北运河水中(确称为道头,是码头的一种),以便从大船上卸下京粮,经葫芦头(由人工开挖状如葫芦的停船水域,西经水闸与通惠河相通),装入平底船,转输京师(北京)。石坝今已无存,辟为石坝遗址公园。

[州志] 石坝 [州志] 石坝大光楼行并序(1) [州志] 石坝大光楼行并序(2)

静安寺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创建,明洪武、万历年间曾两次修缮,清时再修。中轴线上山门、正殿各面阔3间,后殿5间,均属大式作法,山门有明代遗风。正殿高约8米,进深两间11米。院内立有明代汉白玉螭首龟趺碑记一通,残存金代经幢顶、座各一。1985年,被公布为通县文物保护单位。

[州志] 静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