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图书馆 >> 北运通州>>专题 >>大运河传说

赖侯


       通州南有条凉水河,河北有座唐大庄,庄东南有处土岗子,人们都叫它赖侯坟。其实,这里埋的侯爷不姓赖;姓崔,在家排行第三,都管他叫崔三。他怎么称侯呢?原来有个说处。
       这崔三是个棚匠,很是能耐,从小就能爬个树。家里穷得叮当响,一到春天,一家子就不走东串西地要饭吃,全靠他上树够榆钱儿、捋树叶活着。长大了,爹妈托人带他到北京学个徒,干什么呢?搭棚。过去,城里有钱的多,碰上个大事小情,就讲究搭个棚。搭棚这种活儿是常年不断的,哩哩啦啦老有,接三骄两不断,也正适合崔三的劲儿,不管是杉篙杆子还是光溜溜的竹竿子,他就像猴一样上上下下,可利索了。他是越干越熟,年头长了,也就出了名,那么大一个大城,谁都知道有个崔三。
       有一次,皇上要大婚了,宫里得搭个大彩棚,要跟太和殿一边儿高,一边大,一模一样,可是宫里找不出一个能办的,这下可难坏了礼部、工部的大小官儿。婚期快到了,皇上一个劲儿催,怎么办呢?正在愁眉不展,直嘬牙花子的时候,正好有个太监知道崔三的名声,就推举崔三来承办这搭棚的难事。这两部的尚书闻听大喜,就赶紧派人把崔三请进宫。一进门,俩尚书就愣了,就这么一个老面倭瓜似的人,还能搭皇上大婚彩棚,恐怕连看瓜的窝棚都搭不好,不由的脸上就露出了看不起的神色,心里就一个劲儿埋怨那个太监,怎么弄来这么一个傻不傻苶不苶的人来。可是人已经到了,工期又紧,既然城里头有个名儿,也许能成,俗话说得好,不可以貌相取人。但是得立下军令状,若误了事要他掉脑袋。这崔三也不是傻不癜憨的主儿,早就看出那两个官儿的心思,心想,非得干出个样子叫你们看看,小子,叫你们也好受不着!
       二部的尚书把活儿交待了一遍,还写出了军令状。崔三一边儿吧嗒吧嗒抽旱烟,一边盘算着,把活儿应下了,军令状上也按了手印儿,就是提出一条:两部里的官儿都得听他摆布,不听拉吹!没办法,就这么着吧!工期太紧了。于是,崔三一会儿叫尚书抬竿子,一会儿让侍郎递绳子,一会儿催郎中举席子,弄得这帮子官儿丢盔弃甲,踢落蹋拉,都是朝中的二、三品大官儿!不到三天,整个架子就搭成了,跟太和殿一般大小;又用了三天,席都绷好了,彩都扎齐了,灯也都挂上了,第二天就要用了。
       真叫逗!那皇上听说大棚搭好了,晚上出来查看彩棚中意不中意。一看,都挺满意,就是在一根儿大高竹竿子上缺少个彩灯,当下就命挂上一盏。二部尚书马上把崔三请到皇上跟前,皇上一见崔三一身的破烂儿,当时就想喝退,还没张嘴,就听两位尚书一边儿搭言了,说这棚就是崔三干的。皇上一听大惊,心想就凭他这个样子也能搭这样高大的彩棚!不相信,于是就对众人说:“要是这个叫花子也能挂上这个灯,我封他为侯!”崔三呢,心想:“侯不侯到没什么,非让这皇上佬儿知道知道我们平民百姓的厉害!”于是,从一个官儿手里接过一盏彩灯,用嘴叼住,然后两手扶竿,两脚蹬竿,噌噌噌!上去了。回头是用腿别住竿子,把灯挂好,唰——脑袋朝下,刺溜下来了,眼看就要戳腔子,只听啪的一声,翻了个跟头,两脚戳在地上,跟钉子一样。把个皇上看直了眼,那帮官儿也都傻了。
       这皇上也真够呛的,愣了一会儿,不言不语要拔脚走。这时,崔三看出皇上佬儿的心思,赶忙磕头说:“人都说皇上吐唾沫是钉儿,我真不信!”皇上一听,知道心事被这乡巴佬儿看透了,无可奈何,只得封他为侯了,可又不明说,就冲着崔三说:“你真是个赖侯啊!”从此,棚匠崔三就称侯了。
       崔三封侯,礼部、工部那帮官儿气坏了,就这么个高粱花子,就这么几天,就搭了个棚,就挂了盏灯,就封了个侯,也太快了!他们满肚子墨水,奔了多少年了,也还没摸个侯影儿!都很嫉恨崔三。于是,就满城嚷嚷,说崔三是赖侯。这样一来,反使崔三名声更大了,越传越远,传来传去,赖侯就叫开了。因此,他死后埋在了凉水河边的高岗子上,都叫它赖侯坟。(搜集人:周良)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13051045号] 请使用微软IE6以上浏览器,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