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图书馆 >> 北运通州>>专题 >>大运河传说

吴仲建闸遇鲁班


       提起开凿通惠河来,总要说起两个人,一个是郭守敬,一个是吴仲。明嘉靖年间,御使吴仲向嘉靖皇帝奏本请求重新疏通通惠河。皇上准奏,并命他负责工程的指挥。施工中,由于明成祖在北京大修宫室,影响了由西北郊流向通惠河的水源,又加上北京和通州落差很大。据说通州万寿宫旁的塔尖和朝阳门门洞下边的那顶门石一般高。谁都知道,水往低处流,怎么办呢?这可急坏了吴御使,他整天愁眉不展,在工地上转来转去。
       工地上聚集着成百上千个民工。有挖河泥的,有看热闹的,还有赶来做小买卖的……什么卖烧饼的、卖油炸鬼的、卖糖葫芦的、卖面茶的……热闹非凡。在一片嘈杂声中,一个宏亮的声音传来:“炸—炸糕!”走近了,是个老头,吴御使仔细观瞧:老头脸膛紫红,须发皆白,双目炯炯有神;上身穿粗蓝布上衣,腰系一根蓝褡包,脚登白布袜双脸鞋,手提小筐;举止潇洒,气度不凡。他总是在吴御使眼前转悠,不时地喊着哪句:“炸—炸糕!”吴御使开始并没在意,只觉得这个老头有点儿怪。一连数天,都是这样。休息时坐在工地临时寓所,叫他那个“炸—炸糕”。后来,吴御使注意了,渐渐地琢磨开了。他想,这个老头卖炸糕为什么吆喝法和别人不一样呢?非要两个“炸”字?而且两个“炸”字的之间空了那么长时间。“炸—炸糕!炸—炸糕!”忽然他眼睛一亮:“炸”不就是“闸”吗?“炸—炸糕”就是一闸比一闸高啊!这不就解决了水源不足,落差太大的问题了吗?他心中豁然开朗,一拍大腿站起来走向书桌,挥笔疾书,订下了按坡度设闸的方案。写完了,他想去拜访那个老头,在工地上遍找不见,心中纳闷,又觉遗憾,偶然间发现工地上供着的鲁班画像,哎呀!这不就是那个卖炸糕的老头吗?他就把这事和大家一说,大家也觉得很奇怪。从此,工地上就传开了“鲁班下界了,帮助咱们修通惠河呀!”“修通惠河是天意啊!老天帮助咱们修通惠河啊!”这个传说迅速传遍了沿河两岸,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吴御使根据落差坡度,设立了五个闸口。大通桥往东到庆丰五里设第一闸口;庆丰到平津七里设第二个闸口;平津上闸到下闸四里设第三个闸口;平津下闸到普济闸十三里设第四个闸口;普济闸到石坝十里设第五个闸口;共设五个闸口。后来,人们根据习惯和地名,对这些闸又有了新的叫法。如今还有二闸这个地名,乘312公共汽车去通州,还有杨闸、花园闸两个车站。为了纪念吴御使,人们还在通州修了吴御使祠。(搜集人:董维森)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13051045号] 请使用微软IE6以上浏览器,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