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图书馆 >> 北运通州>>专题 >>大运河传说

土桥镇水兽


       元代郭守敬修通惠河,在仅长一百六十四里的河道上,竟然建造了二十四座闸。其中最后两座闸称广利上闸、广利下闸,都在张家湾镇内,上闸就在土桥村中。通惠河入潞河处正是张家湾下码头,建设北京的木材,供给北京的粮米以及各种物品都在此卸船上岸储运,或从通惠河“梯航入京”。从下码头车运百货或木材去北京,要穿过横在土桥村中的通惠河,因此在河上架木为桥,桥距广利上闸很近,所以闸称广利桥。木构桥面铺灰土夯实,但也经不住夜以继日的蹄踏轮轧,于是屡毁屡铺,由是此桥逐渐著名而称为土桥,今村名即源于此。
       由于木桥重负难当,故而在明代前期改建成石桥。嘉靖四十三年(1563),为保卫北京和漕运要道而抢筑了张家湾城,这座石桥更加繁忙,桥面石被轧的沟痕累累,有碍运输,甚至不时发生车翻人亡事故。于是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天津有位绅士王起凤出资重修桥面和护栏。至今又过二百二十年了,仍在默默服役。
       这座石桥南北向,横跨元代通惠河故道上。单孔平面,长三丈三尺,宽一丈五尺,两侧安装石护栏。护栏的望柱和栏板都浮雕几何纹饰,两端戗栏板雕成如意墙及雁翅,都由花岗岩长方石块砌筑,缝隙细小,衔接恰当,显得十分坚固。在东北雁翅壁上,嵌有一块石刻,楷书工正遒劲,简要地记载着乾隆年间重修石桥之事。在东南雁翅中间顶部,嵌砌着一只罕见的石刻镇水兽,集圆雕、浮雕、线刻技法于一身,颇具明代雕刻风格。它由一块艾叶青石所制,长三尺五寸。宽一尺八寸,作卧伏状,梗项扭头,怒视绿波,大角犀利,鳞片有秩,长尾回蜷,栩栩如生,是北京地区古代石桥处最大最精美的镇水兽。因为砌嵌时不小心,使该石雕腰断,留下不小遗憾。镇水兽是龙子之一,号称饕餮,因平生性好饮,所以造桥者把它放在桥下水边,用来镇水护桥。
       在石桥南端入京大道西侧,曾有一座三官庙,是明代万历年间内监奏请慈圣李太后捐钱所建。院内植有牡丹数百株,开花时节,为过往商旅所景仰,盛名远播京城。
       奇怪的是:此桥应该有四只镇水兽,为什么只剩一只呢?据传,现存的这只石兽,一天夜里饥饿难忍,就悄悄地跑到岸上去偷吃庄稼,肚子饱了又悄悄地回到原处,饮一阵水卧下。天亮了,一位农夫惊奇地见到庄稼丢失不少,就立即到三官庙里向关老爷告状。关公一听就火了,瞪了眼睛想了想,不知是谁干的,没法去惩罚。关公是个细心人,就暗暗派身边的周仓,夜里秘密查访。这只石兽以为人不知鬼不觉独自暗笑。第二天夜里,石兽又来到另一家地里偷吃庄稼,咔嘣咔嘣,响声惊动了正在提着鞭子四处寻查的周仓。周仓举着鞭子就朝响声扑去,见是桥下石兽在祸害老百姓的庄稼,抡起大鞭就抽了过去,那怪兽正在洋洋得意地吃着,万万没料到挨了一鞭子,哎呀大叫一声,跑了。周仓心想,这石兽不会再敢了,也就没有向关公报告。不料这石兽恶习难改,第三天夜里,又去了别的一块地,先四下小心地看一阵,见没动静,再忍一会儿,还是没动静,这才放开胆子偷吃。那周仓知道这石兽贪食,不放心,这回是提着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出来探看的,从东边走到南边,又从南边绕到西边,都没发现什么疑点。当他从西边刚刚向北边走几步的时候,突然听到咔咔声,就气呼呼地举刀奔了过去,照准石兽的身上,咔嚓一刀下去,那石兽来不及躲闪,腰上挨了一刀,一条大口子往外窜血,嚎叫着奔回原处,老老实实地卧下了。周仓也不追赶,提刀回庙,一五一十地向关公述说了一遍,关公满意地点了点头,让他继续站在赤兔马边。天亮了,卧在受伤石兽对面的那只,看见同伴鲜血淋淋,问清情由后吓得不敢在这里看桥,就偷偷地跑到张家湾城南门处,卧在通运桥下。不久,桥西边的两只石兽也逃走了,不知去向,只有那只被砍一刀的石兽还在那里卧着,至今腰上的刀痕清清楚楚。(搜集人:周良)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13051045号] 请使用微软IE6以上浏览器,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