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图书馆 >> 北运通州 >>专题 >>通州人物志

李锴


      李锴(1686-1753),字铁君,号眉山,生于四川,清康熙间寓居通州。幼年时即了解平、上、去、人四声,辨认小篆诸字,得到父亲特别疼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方,先后到过湖南、湖北和北京。在京间曾在衙署中做笔帖式,掌理翻译满、汉奏章文书。不久乞求归家,将先辈所遗家产全部让给二位异母兄弟,又出卖己产代还兄弟在福建为官时所欠税资,随后来到通州居住。
      在通期间,专心攻读五经和历史,学业益发大进;喜好吟咏,尤其酷学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与众书家厚交,相互勉励不倦。北京城人竞相来通求见李锴,他更加深藏不露而尽力学习,在居室挂“睫巢”匾额,自号“焦明子”。吟诗作赋,以明其志。
      他性格醇厚谨慎,崇尚义气,曾典卖财产帮助贫家丧葬。又好游山水,遍访名胜古迹,曾泛舟到安徽采石矶李白故迹,“歌啸达旦”;过浙江富春山东汉严光隐居处,徘徊不忍离去。北归至蓟县盘山,筑屋读书,广植花草瓜果,任民采摘。在那里读书学习,有时与村民老叟交谈。每年来往于通州、盘山二住所,不与势利者交。
      乾隆元年(1736)春,清高宗以即位之由,诏加会试,简亲王永璇荐举李锴应试。试毕还山,挖坑建墓,亲植松、杏,有二名亲王为其题碑,自赋“生矿诗”(人未死先建墓待)。十五年(1750),高宗下诏举荐通晓经术、修养德行之士,工部尚书赵宏恩、兵部侍郎观保并荐李锴,而其以年老有病辞谢。十八年(1753)六月,因悼念朋友死亡,病情加重而卒于通州家舍。其夫人是大学士、内阁大臣、公—索额图女,生在功绩卓著、位高势重之家,嫁与李锴,相敬如宾,有后汉桓少君之风度,比其早卒一年。
      李锴在通州著有《睫巢诗》(前、后)集、《睫巢文集》、《原易》、《春秋通义》、《尚史》、《鉴雅菊谱》等书;又鄙薄《宋史》冗杂,晚年于通州开办“江兰社”,欲与友人共同整理修改,临终前以书未成而为憾。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13051045号] 请使用微软IE6以上浏览器,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