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作品专辑/《京门九衢图》解(7)
东便门

  红船白板绿烟丝,好句扬州杜牧之。
  何事大通桥上望,风光一样动情思。
  东便门是位于内、外城东墙连接点处不大的城门。东便门外有水乡之称,大运河的北终点就是通州城。在通州城西八里处有一座饱经沧桑的三孔大石桥,桥头雄狮翘首,桥面巨石平列,横跨于通惠河南北之上,这就是八里桥。历史上闻名的八里桥抗击英法联军大战,就发生在这座桥上。沿大运河到达通州的南方物资经由通惠河运往皇城,河面上舟楫迤逦,帆篷如云,一袋袋漕粮装得满载,组成数十里粮垛的长城,连接着首都北京,恰似长龙摇头摆尾,那叫一个威风!

  通惠河两岸杨柳如织,风光如画,宛若仙境。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自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张家湾共设五闸,以控制水势,便于行船。其中第二道闸叫庆丰闸,俗称二闸。那里每年春夏之际,是人们观光赏景的胜地。两岸绿草林荫,芦苇丛丛,荷莲片片,河中水渡荡漾,鸭鹅争鸣,漕船、货船、游船往来穿梭,不亚于江南景色。一些富庶人家沿河两岸修建亭台楼阁,开辟私家花园;一些小本商家,沿河搭起茶棚、食摊,接待一般往来游人。元代建水闸,开始都是木质结构的,容易毁坏。在明代武宗至大四年开始将木闸逐一改建成石闸,改变了元代通惠河提闸过船的驳运方法,实行了搬粮过闸的驳运方法。此时,通州漕粮直抵京仓,可朝发而夕至。一段历史的长河——通惠河,自开成之日到停漕之时,共通漕了六百余年。她像一条奔腾的国家血脉,促进了北京城的活力。“北京城是漂来的”,此话一点不假。

  东便门外的大通桥码头是南北行人货物进出城的重要通道。这里河流如带,垂柳成行,楼台水榭林立,买卖商家毗邻,随处可见达官显贵们游玩的热闹场面。文人们自然少不了凑热闹,翻开古代描写通惠河的诗歌,不知留住了多少昔日大通桥畔的胜景。
  东便门与内城角楼互为依托,北侧不远处有北京古观象台。它始建于明朝正统七年,距今已有五百六十五年之久。观象台下的紫微殿中,悬挂着乾隆皇帝题写的巨匾,上书“观象授时”,这四个字点出了古代观象台的作用:观测天象(日、月、星辰运动的规律),据以制定和颁布历书。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八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一九二九年止,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时间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八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今日站在古观象台上远望,台下依然是人流、车流滚滚而过。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里,古观象台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诉说着沧桑变迁,感受着身边的日新月异。

  东便门附近有北京有名的道观之一蟠桃官。明代始建,清康熙元年重建后殿。蟠桃宫庙宇仅有两层大殿.最前有山门三间,门前有旗杆和石狮各一对,门额为“护国太平蟠桃宫”石匾。山门后有钟、鼓楼,前殿为灵官殿,后殿为斗姆殿。供奉西王母像。现存的文物有“蟠桃盛会”琉璃砖和乾隆年间《太平宫碑记》石碑一座。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年间,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庙会,称“蟠桃盛会”。逢会“都人治酌呼从,联铺飞鞋,游览于此”,“人眠芳草地”,“箭洒(投壶游戏)绿杨坡”(清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又有记载:。太平宫庙市最盛”,“地近河埂,了无市聒,春渡泻绿,软土铺红,百戏竞陈,大堤入曲,衣香人影,摇扬春风,凡三里许”。冬天,护城河上又是另一番风景:寒冬冰冻之际,人们以木做床,下镶钢条,一人在前引绳,可坐三四人,行冰如飞。积雪残云景色如画。冰上滑擦者,流行冰上,如风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举杯于岸上,欢饮高歌……你说这场面乐和不乐和?

2020/5/18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