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录》中的通州/明朝(1)
  《燕行录》中的通州
  ----《燕行录》摘录
  明 朝
  编者按: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六月,朝鲜国大臣阳村先生奉命出使大明朝。此时明朝的都城在金陵(今南京),朝鲜使团自平壤经陆路先至北平城,经通州经运河向南过山东、江苏,赴明朝首都—南京。回程自山东蓬莱走海路,经旅顺返国。
  是日(七月十八日)到通州,通津驿发船
  ——古之桑干渡,今谓之白河,亦称潞河。
  晚出城东路,宵登水上舟。身从千里至,心共一河流。
  浩淼天光远,澄明夜气浮。吾生同泛梗,踪迹自悠悠。
  ----《燕行录》卷一:《奉使录·阳村先生文集卷六》第177页
  十九日到直沽里,南北两河合流入海处也。
  ----北河顺流而下,南河逆流而上
  劳劳驰传客,喜此乘画船。打鼓橹声发,长河云水连。
  樯乌疾于马,昼夜飞风前。倏忽数百里,换舟驿楼边。
  日暮开流上,又烦人力牵。谁知朝宗意,与水俱沛然。
  ----《燕行录》卷一:《奉使录·阳村先生文集卷六》178页
  编者按:此为朝鲜国大臣虚白先生奉使中国往返途中所记。前五首为来时所作,后四首为归途所作。时间应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4)。
  过三河县
  县城吟望使人迷,水满三河柳拂堤。
  贫富村家阮南北,丑妍溪女越东西。
  梅天雨歇诗魂醒,麦浪风高酒价低。
  我欲停骖问风俗,王程共道不应稽。
  题夏店馆
  五月风光丛夏店,东韩词客此征西。
  槐阴满院鸟相唤,日脚半山鸡欲栖。
  翡翠疏廉邀我卷,龙蛇大字问谁题。
  壁间我欲留名姓,醉墨还愁不整齐。
  中原一路野田村巷,多种杨柳,最是胜观。每遇佳处辄卸鞍留憩,或立马吟赏,徘徊而不忍去者不知其几。行至通州,佳丽倍之,前途且尽,尤不能无情也。生,岭外人也,其土宜佳植。他日乞归,业树艺,当先封植此树,以当中原此日面目。诗以示书状,志不忘云。
  中原一望九州外,种树家家斗岁华。
  此是胜区堪住著,竟非吾土奈如何。
  他年定作陶彭泽,故苑甘为郭橐驼[1]。
  岁晚君如求见我,岭云南畔洛西涯。
  登通州驿门楼
  通州仲夏炎如汤,客馆沉沉无日光。
  蝙蝠飞拂梁间尘,鼯鼠饥啮床头箱。
  安能郁郁此幽囚,便欲乘云游帝傍。
  芒鞋布袂去登楼,楼高百尺临大荒。
  潞河涨漫天地浮,帆樯栉比东南航。
  江上人烟凡几家,流丹染脂河流黄。
  渚晴沙平车马集,腥风怪雨鱼龙狂。
  渺渺远树碧云隔,茫茫去鸟青天长。
  元龙豪气隘九州,一豁万古悠修肠。
  散发枕风卧长床,梦中逸翮凌苍苍。
  南游洞庭登岳阳,便从九嶷浮三湘。
  二十五弦不胜清,归来日暮川无梁。
  塔铃唤我忽欠伸,还卧当时五云乡。
  六月一日发通州,路上被雨,驰入玉河馆,是夜又雨
  万寿山头雷雨作,朝阳门外天风来。
  通州之路四十里,为我洒扫无尘埃。
  满眼繁华马蹄迟,帝令半途行雨催。
  星驰电奔入金城,玉河桥西华馆开。
  玲珑窗户近日月,蔼蔼觚棱连蓬莱。
  睿泽故应先入梦,连檐夜雨声如颓。
  鸡鸣环佩趁鵷[2]鹭,玉座正高南风台。
  濡毫欲和鹿呦呦,老我下俚惭非才。
  ----《燕行录》卷一:《奉使录·阳村先生文集卷六》第248页
  通州馆驿次安南[3]使韵
  车书盛治喜遭逢,玉帛东南此会同。
  宾馆笑谈何款款,驿亭车马忽匆匆。
  他年魂梦青天外,此地情怀白日中。
  莫向南楼作离别,潞河初涨夕晖红。
  次安南使者阮伟挺夫韵
  玉节天南使,金台路上逢。语因风土异,心共性天同。
  喜接城南社,还惭吴下蒙。琼瑶携满袖,十袭以归东。
  潞河驿书怀示书状
  分携骨肉自伤神,云树萍逢笑此身。
  翁老岭南赢岁暮,妻孤汉北又家贫。
  只身百虑云千片,两地相思月一轮。
  双眼几回刚忍泪,一番和雨此沾巾。
  七月十五日发北京,冒雨到通州。大雨河涨,留两日。向夏店,水塞古道,跋涉之难,不可胜言。至店时已昏黑,劳瘁亦不可堪。翌日,因留以待车、徒之落后者,追思旅况行李之苦,作十不可记。
  客愁不可说,半岁尚修途。宾馆弹长铗,关门弃旧襦。
  恨无黄耳犬,宁有□□□[4]。节序频回换,江山似旧无。
  旅馆不可留,萧萧鬓已秋。寄托如秦赘,拘挛类楚囚。
  建茶差止渴,鲁酒不消忧。谁能坐长日,不起故乡愁。
  秋宵不可度,百感集庭梧。蝙蝠飞遗矢,蚊虫啮入肤。
  乡愁更漏缓,邻笛月轮孤。明朝明镜里,应怯变头颅。
  故乡不可思,万事一支颐。百岁半游宦,双亲各老衰。
  凄凉鸿雁侣,感慨鹡鸰诗。故乡如挂念,宁有泪干时。
  长河不可渡,怒浊撼青天。地轴遥翻动,天吴晚倒颠。
  有舟同郭泰[5],无楫济商川。赖有鱼龙媵,凌波袜不溅。
  古道不可涉,泥途复雨天。黄河铺大野,银汉泻平田。
  马入蛟龙窟,鱼行树木颠。往时车走处,辛苦晚呼船。
  王程不可稽,风雨且轮蹄。海日扶桑外,蓬莱弱水西。
  风云龙虎应,梧竹凤凰栖。盍亦归来疾,篝灯候晓鸡。
  邮亭不可望,夜行唯见星。路迷从老马,室暗借流萤。
  皓月照孤睡,清愁满后庭。天明呼不醒,红日上窗棂。
  乡书不可见,东望还天虚。仰面何曾雁,低头未有鱼。
  近逢东国使[6],应得北堂书。只恐书中语,知能不负余。
  车徒不可待,鞍马独驱驰。我自去齐速,渠胡出昼迟。
  秋风留夏店,落日望河湄。寄语催行李,家山莫失期。
  车徒在通州,我先到夏店,故有五六句及之。
  ----《燕行录》卷一:《辛丑朝天诗·虚白先生续集之四》第258页
  编者按:明正统五年(1440),朝鲜国以容斋先生为圣节正使,率使团出使中国,沿途吟咏,佳作连连。摘录通州部分如下:
  无聊之余,略述道路之勤,以备后日之览。非为诗也。(长诗节录)
  通州壮洪河,戢戢连帆樯。运漕控远迩,红腐汉大仓。
  奇货入市买,尽是洛阳商。天都赫宏敞,五云明未央。
  稽颡拜阙下,穆穆垂衣裳。鵷班缙绅徒,环佩鸣琳琅。
  -----《燕行录》卷二:《容斋先生文集·卷四》第237页
  七月二十五日宿通州
  去家今几月,万里首归程。雨洗秋容净,风生夜气清。
  亲年方赖禄,王事更须名。世故知难必,终当问耦耕[7]。
  午 睡
  斜风深院雨丝丝,醉倚蒲团[8]昼寝宜。
  半岁光阴身万里,梦中犹喜有新诗。
  通 州
  神京东去四十里,别有雄州城百雉。
  金汤粟粒富奇货,似说从来天府地。
  左右列肆如云屯,甲第连城多僭拟[9]。
  广衢隐耳溢蹄轮,咫尺但见红尘起。
  绕郭一派泄黄浊,衔尾千艘塞津 涘[10]。
  相逢半是贩商徒,岂无人才混屠市。
  秋容雨洗且高明,倚风青帘夸酒美。
  径须取醉搏欢歌,更喜满囊新语绮。
  日暮靓妆大堤曲,三三五五垂杨里。
  我欲为陈江汉诗,二南美俗王化始。
  二十六日宿夏店四首
  一
  浮生本是客,逆旅一宇宙。我今更万里,岁月迫衰疚。
  往时槐始花,忽复枣红皱。人固不知止,汲汲强奔走。
  二
  夜堂坐风凉,苦吟达秋噫。折臂晚学医,余事寄一喟。
  士为外物缚,妄自作灾怪。智刃有余地,一挥声色戒。
  三
  羁怀觉夜永,悄悄成独语。河山阻归音,岁月不我与。
  是身如浮云,讵识秦吴楚。空歌靡盐诗,拊枕起延行。
  四
  息偃或在床,我独未遑处。候虫声入耳,归意遽如许。
  苦雨已解严,一凉涤残暑。何事鞅掌中,淹留□[11]云阻。
  -----《燕行录》卷二:《容斋先生文集·卷四》第246页
  编者按:崔溥,字渊渊,号锦南。时年35岁,时任朝鲜国弘文馆副应教、司谏院司谏。奉命出巡济州等海岛,次年正月初三日回原籍奔丧。不料出海后,一连多日遭遇大风潮,一行43人所乘海船多次遇险,行李、什物尽抛海中,险遭沉溺。十余天后竟被风潮裹胁至中国宁波附近沿海。在一海岛遭遇海盗,一行人尽被海盗欺侮蹂躏。因无金银财宝,崔溥的海船又被海盗牵至大洋之中任其漂流。自明弘治元年(1488)正月初一日起程,直至十七日,才被海风推送至宁波府台州临海县登陆。当地官员贪功,诬其为倭寇,后经当地官府核实身份以后,由浙江布政司派遣指挥一员经陆路到杭州,再经水路走京杭大运河护送至北京。经兵部、礼部官员会同上奏,明廷命浙江原派指挥伴送崔溥一行至辽宁,再由辽宁委派通事(翻译)等人伴送至朝鲜界。崔终于回到祖国。崔溥将沿途见闻写成《漂海录》。下面,摘录途径通州时的见闻。因字迹漫漶,空白较多。
  三月二十六日晴,大风,沙尘涨天,目不能开。□而行。过耍儿渡(在今武清区)口,下马头,纳纱厅、天妃庙、□马头车荣儿,下马头,河西务,土门楼,□□□王家摆,鲁家坞(务),攀(搬)罾口,泊萧家林。□越岸,臣船相对处,有十余人乘桴□,屋桴上亦来泊。有贼人来劫夺,乘桴人亦□健者,相与搏击。陈萱曰:盗肆行殴掠□□□,余众各相警盗,过夜云云。自天津卫以北,白沙平铺,一望无际,旷野无□□□不生,人烟鲜少,即曹操征乌丸时,遣□□滹沱河入潞沙,潞沙,即此地也。
  二十七日晴,大风,平明至和合驿。又过漷县,县治在河之东岸,马头巡检司、崔氏园亭在其中。至此,沙堆高大如丘陵然。又过火烧屯、公鸡店、李二寺、长店儿、大通关、浑河口、土桥巡检司至张家湾,即诸路贡赋朝贡商贾之船所集处也。
  二十八日,至北京玉河馆。是日晴,舍舟乘驴过东岳庙、东关铺,至潞河水马驿,一名“通潞驿”,中门大书“寰宇通衢”。驿西有递运所,西面有通州旧城。通潞亭在城之东南。东抱白河。白河,一名白遂河,或谓之东潞河。臣等步入城之东门,过旌表田拱尚义门,大运中仓门,进士门,出旧城西门,又过新城第一铺,大运西仓门,玄灵观,又出新城西门。(新城)与旧城相接。通州,即秦之上谷郡[12]也。今辖于顺天府。州治之南有通州卫、左卫、右卫、定边卫、神武中卫。臣等于新城西门外乘驴过永济寺、广惠寺,至崇文桥,桥在北京城门之外,……
  ----《燕行录》卷一:《锦南先生漂海录卷一、二、三》501页
  [1]郭橐驼:柳宗元著《种树郭橐驼传》,文中记述郭橐驼为种树能手。橐驼,即骆驼。“郭橐驼”,郭的脊背像骆驼的驼峰,即“罗锅”。
  [2]鹓雏,即鸳鸯,傳說中的鳳屬之鳥。常用以比喻高賢之人。
  [3]安南,即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4] 原文缺三个字。
  [5] 郭泰(128-169),泰或作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人称有道先生。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8年),卒于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介休县)人。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事起,被士子誉为“八顾”之一,言能以德行导人。官府召辟,皆不就。他虽好褒贬人物,然也不危言骇论,故不在禁锢之列。后闭门教授,弟子千人。
  [6]虚白先生在夏店驿馆偶遇充任谢恩使的尹左相、韩同知,希望能够得到他们捎来的家书。
  [7]耦耕,战国之前普遍实行的以两人协作为特征的耕作方法。当时因工具和技术较为落后,许多生产活动均非一人所能独立完成,因而在劳动以前就需要对劳动力加以组合。一般是在岁末由官吏来主其事,如《吕氏春秋·季冬纪》:"命司农计耦耕事。"
  [8]蒲团,农耕时代,农户用高粱叶或草绳制作的小坐具。类似于小板凳。
  [9]僭拟,越分妄比。就是在下者自比于位尊者。
  [10] 涘: 读音:四。水边之意。
  [11]原文缺一字。
  [12]据《秦史·郡县考》所载,在秦代,路县仍属渔阳郡。《秦史》王蘧常著,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20/5/28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