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作品专辑/《京门九衢图》解(16)
  永定门

  双阙空嵯峨,积尘霾楚囚。
  天桥望落日,徒倚将谁俦。
  永定门位于外城南墙正中,是北京城市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寓意"永远安定"。
  画卷由南起。首先见到的是那一片烟渡浩渺、水草丰茂、禽鸟群飞的湿地.那一片旌旗飘飘、鼓角齐鸣、骑射奔逐围猎的宏大场面。永定门外二十里有南苑,叉称"南海",曾是清代的皇家猎场。《日下IH闻考》记述:"南海子即南苑,在永定门外。元时为飞放泊,明永乐时复增广其地,周垣百二十里。我朝(清朝)因之六春擅冬狩,以时讲武。"
  明、清的南苑北起大红门,南至南大红门,西起西红门,东至马驹桥西,西北至镇国寺.东北至小红门,西南至海子角,东南至大回城,是一大片略显长方形的皇家苑囿,周长约一百二十里。南苑因清代顺治皇帝修缮来临,成为北京十一大固苑之首,比起后来康熙的畅春园,雍正的圆明园自是老大了。历史上这里正当永定河卢淘桥以下的改道泛滥区,遗留下许多旧河道与水泊,泉眼也很多,原本是一片水泊广布、草木葱茏、禽兽麇集的荒凉之地。元代称下马飞放泊,是皇家的猎场。明永乐间,加以整治,修建墙垣,隔为禁地,在里面繁育禽兽,最多的是麇鹿(四不像),专供皇家围猎。因在京城之南,故名"南蔸";又相对于皇城内的西海子而别称"南海子"。清代进一步美化完善南苑,修建团河行官,建各种楼堂馆阁,建庙宇,砌砖墙,辟角门,增置海户加强管理,使南苑不但作为一个皇家猎场,而且成为练兵习武和检阅八旗军旅的大教场。昔日旌旗飘飘、鼓乐齐鸣,骑马的、步荤的浩荡队伍,架鹰牵狗、合围行猎场面最为壮观。此时八旗统领镶黄四旗于左,正黄四旗于右,看着蓝旗(又叫"翠旗")以为分合;上有海东青,下有猎犬齐出,捕猎畜养的獐鹿还有野兔山鸡;比赛骑马射箭,简直就是清王朝的叉一个战场!

  苑内的土地是禁令开垦的。特别是那角门专为一千六百人的海户出入。海户在园子里畜牧垦植,劳作不息,却只让住在外围的海户屯。正是他们使海子里生物繁衍,生态环境良好。当时有人描述:"大红门前逢海户,衣食年年守环堵。……七十二泉长不竭,水田漠漠江南乐……"不仅黄羊、野鸡、仙鹤充满林问,花果也四时不歇。"葡萄满摘倾筠笼,苹果新尝捧玉盘。"康熙曾赐御园十种葡萄试种,新中国成立后团河农场也以葡萄有名。
  再往北,永定门路西半里远有燕墩,又叫"烟墩",也是一处名胜。烟墩是古代燃放烽火的报警台,也有说此物是永定门的镇物的。它始建于元代,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就是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所以用堆烽火台来对应。燕墩在初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北京修筑外城时,四周才用城砖包砌。高有两丈多,周围用短墙环绕。燕墩高高在上本来就引人眼目,又有比烟墩更高的--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矗立,你想想,能不让更多人而远望、而驻足、而观赏、而景仰吗?御碑阳面刻《帝都篇》和《皇都篇》,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述北京幽燕之地的徽记.堪称北京的史记篇,通篇要义贯穿着"以德治国"。碑阴面刻有诸神像,上有龙文。永定门烟墩碑刻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已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巍峨壮观的永定门到了。"明嘉靖三十二年,筑重城,抱京城之南,长二十八里。"永定门为其一。永定门前有箭楼,后有城楼,中间为瓮城。永定门为外城七门中最大、最重要的城门。永定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米;楼连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瓮城墙顶宽6米。箭楼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不怎么协调;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一间6 7米,高8米,连城台通高15.85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7孔,东西每层3:fL;北闸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首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明嘉靖年间由于当时南郊(正阳门外)比较繁华.又有皇家祭坛天坛和先农坛,所以外城先由南线筑起。后因资金不足,才成为现在这样子的。据说内阁首辅严嵩到工程现场溜达了一圈回来对皇上说,现在先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然而嘉靖君臣没有料到,所谓"日后再说",直至明朝灭亡再也未被说起。也是命数该当啊!由于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此后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就形成了凸字形。清朝建都北京之后,曾将北京各城门上用汉文题写的明代匾额撤下,改用满、汉两种文字题写的匾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后,民国的内务部总长朱启钤请杭州名士邵章先生为北京各城门重新题写了汉文名称,并制成石匾镶嵌。

  永定门内的东边是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地方;西边是先农坛,是帝王祭祀先农神及举行耕藉典礼的场所。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圈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圆弧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除圜丘和祈谷殿外,还有两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斋官和神乐署。斋宫,实际是一座小皇宫,是专供皇帝祭祀前斋戒时居住的宫殿,有护城河维护着。神乐署则隶属于礼部太常寺之下,专门负责祭祀时进行礼乐演奏的官署。它是一个常设机构,拥有数百人的乐队和舞队。衙署的位置在外天坛西部,与斋宫隔壁,是一组标准的衙署建筑。天坛另一有名气之处,就是树木多,绿化达标甚至超标,古柏森森,参天蔽日,多达四千株--天然的大氧吧啊!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山川坛,嘉靖年间于山川坛内建先农坛,清代统称先农坛。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北圆南方,略呈长形,先农坛外墙西侧修有两座大门。天坛与先农坛之间距离约二百八十米,历史上两坛之间主要为空地,清朝时有御道在此穿过,直达永定门城楼。先农坛占地约二千亩,共有建筑群五组:庆成官、太岁殿、神厨、神仓、俱服殿。另有坛台四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最有意思的是,内坛观耕台前有为皇帝行藉田礼时的亲耕之地--"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是皇帝亲耕的田地,俗语所说的"一亩三分地"就是由此而来的。每年仲春亥日皂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在佩服殿更换亲耕礼服,随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秋天,亲耕田收获后,将谷物存放在神仓院,供北京九坛八庙祭祀使用。你看一对于土地,皇上都是那么的虔诚敬重,何况咱们平民百姓呢!

2020/7/10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