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作品专辑/《京门九衢图》解(17)
宣武门
宣武洗象迎初伏,万骑千车夹水看。
法驾旧仪从卤薄,玉泉新涨试波澜。
  宣武门位于内城南墙西端,又叫顺承门,武烈宣扬含义。
  画面开始的部分是宣武门南偏东的骡马交易市场,旧时,老百姓的生活中,用骡、马、驴的地方太多了,因此,产生了骡马交易及与此相关的如车具、套具、钉掌等各种服务行业,养活了许多靠此吃饭的手艺人。
  宣武门外有闻名中外的琉璃厂文化街,位于现在的和平门外,西至宣武区的南北柳巷,东至宣武区的延寿寺街,全长约800米。实际上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元朝在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适合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了,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琉璃厂成为文化街,起源于清代r治年间.那时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予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l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业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在理儿。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干、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琉璃厂街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
  琉璃厂的厂甸有庙会,旧时北京春节最热闹的去处,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厂甸出售的各种民间玩具。逛厂甸的孩子,一般都要买风车和空竹,再举着一串春节才上市的大糖葫芦,走在街头,为节日增色不少。此外,还有风筝、毽子、泥人、鬃人等玩意儿。
  明清时期,宣武门外还有北京难得的一景--每逢夏季伏天,给大象冼澡的场所就在距驯象所很近的宣武门外护城河里。平日难得见到大象的京城居民,到了大象洗澡那天,万人空巷,都去护城河边看热闹。有钱人还乘着马车和轿子,到护城河南岸上斜街的酒楼里,在出高价预订的临河窗口前就座,边吃边看。清代京城曾流传一首描述观看大象洗澡的《竹枝词》:"玉水轻阴夹绿槐,香车笋轿锦成堆。千钱更赁楼窗坐,都为河边洗象来。"在宣武门里皇家有象房多间,养着许多大象,此地因此叫象来街。那时的大象并不是现在动物园里的宠物,而是参与朝政的礼仪,"午门立仗及乘舆卤薄皆用象"。据说,那时的象是分等级的,吃的食物也分"几品料",煞是了得。百官进朝人毕,象会立刻"以鼻相交,无人敢越矣",那情景威严得颇似现在的武装仪仗队。每年的六月把大象赶到宣武门外西面的护城河里去洗澡,众人像看贵妃出浴似的新鲜过瘾.大象洗完澡,还施以演技,能不围观的人群成千上万吗?有这么一剐对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发野性长鼻卷太监,使蛮力拉开宣武门"。说的是光绪十年,一头大象在早朝摆驾时野性发作,甩开牵引的"玉辂"车,跑出西长安街,伤人毁物,还用长鼻卷起一个太监,抛到皇城的墙壁上摔死.北京西城的百姓吓得一整天不敢出门,直到当天晚上才将其捕获。此后清廷銮驾不再使用大象,象房也不再补充大象。光绪十六年五月(1890年7月),北京连降十余日大雨,宣武门内积水有一人深,致使无法开启城门泄水,最终还是从附近的象来街牵来大象,借助大象的蛮力才拉开了城门。后来大象陆续死亡殆尽,象房也遭荒废。

  宣武门位于内城南墙西端,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楼重檐,歇山式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阏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其实从儒家理论上讲,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意"文治武安,江山永固"。因为取武为意,明清时期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便设在了宣武门外。

  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此门有"宣武午炮"一景。从前宣武门最为显耀的东西,就是"午炮"。在宣武门瓮城箭楼的台基上,停放着五尊高大的铁炮。炮身上刻有铸炮工匠姓名。这些古炮,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铸造工艺是相当高超的。又据说在宣武门的瓮城内,原有砖砌的"五火神台"。此地低洼,雨季时城内之水多从此经过,流出城外。天长日久,看城门的兵士以此砖台为记'以水淹砖台的位置判断城内积水的状况,适时开门宣泄城中的雨水,果然奏效。因此就出现。宣武水平。的美称。令人回味的是:瓮城上的午炮每日一响,声震京华'京人以此对时'人称。宣武午炮。。宣武门走囚车,犯人经刑部审核确定,从宣武门出去'在菜市口问斩。宣武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几:"后悔迟",可不是后悔迟嘛,都要问斩了'再后悔哪儿还来得及啊?可是,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当然也有不少英雄豪杰、忠臣良将惨死刑场,这里真正透着-股子瘆人的杀气。

  宣武门南边的这座庭院是报国寺,是北京一座香火极为旺盛的庙宇之一。报国寺占地一万七千平方米,始建于辽代,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清乾隆十九年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原有殿7进,后有毗卢阁'高三十六级。阁下有瓷观音像高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系神宗时景德镇瓷窑所贡献(1801)京八宝之一.谓之窑变观音,粱间曾悬《胜果妙因图》一轴。寺内还有嘉庆六年(1801)《五彩天尊仙女》一轴。现寺中仍保存明成化二年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清朝康熙帝实行武功兼文治,推行满汉一视,开科举揽人才。南城会馆云集,文人名士荟萃,而当时报国寺有京城最大的庙市及花市,加之景观奇特,前有双松,后有毗卢阁,便吸引无数风流骚客流连驻足。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商贩在这里出售图书、文物、古玩、喧嚣成市,尤其书市更是它的特色。当时文人如宋荦、朱彝尊等常于庙会期间到此搜购他们心爱的古籍。到报国寺最勤的是当时的大诗人王士祯(渔洋)、《桃花扇》一剧作者孔尚任等。"渔洋龙门高峻,人不易见,每于慈仁庙市购书t乃得一脖颜色。。很多人为了和王渔洋探讨学问,就到慈仁寺里来寻找他。当时报国寺里备有客房,可留游客借宿,骚人墨客购书之余,留宿僧舍,松前月下,吟诵酬唱。王渔洋等就常居住在报国寺里。
  报国寺的庙会还是个花市。丰台草桥一带,盛产花卉,花农肩挑贩运,来到报国寺赶集。士大夫选购盆梅杏桃,也是一时风尚。清代起,民间有到佛寺看花之风。报国寺僧人栽培牡丹颇有技巧,能将一枝红牡丹,嫁接上一枝墨牡丹,谓之"一枝二艳"。每逢四月,人们有看。牡丹仙"之说。僧人们将这些"牡丹仙"珍藏在禅堂里,有客来赏时,少不了要舍些布施,成为庙里一笔收入,也算以庙养庙,多种经营吧。

2020/7/10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