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录》中的通州/明朝(12)
  编者按:万历三十三年(1605)四月,朝鲜国以书状官俞希曾为千秋使,以兵曹正卿俞昔曾为书状官,申应澍为上译官,尹庆龙为上通事,一行15人,出使中国进贡方物、马匹。出行前,传闻中国“关内大饥,人相食”,要求使臣一行防止意外。此卷是在途中以行草书写,洋洋洒洒,淋淋沥沥。编者无才,不得全识。下面是往来通州时的见闻。
  七月二十三日晴。三河县(驿)以车辆已送将鞑子之行,故不得将拨给(朝鲜使臣),故仍留。
  二十四日晴。晓发。中火于三十里外马尾坡,薄暮至通州外江。船渡,入宿江过戴家。此江非天堑,而乃穿渠引海,通于帝都阙内玉(河)桥云。南京及诸道税米,皆由此津漕运。而税米或藏于通州,百官之禄自此颁给云。税船贾舶弥漫于津,真壮视也。仆车等未及来到。
  二十五日晴。千秋日期似远,故留通州。仆车来至。贸《左传》、《文选》《四六全书》。
  二十六日晴。留通州。自辽东至帝都,每村立庙堂,或设阎王像,或立佛像。每家壁上醮神鬼,尊崇之。中原尚鬼,于此可知也。……
  二十七日晴,阴。留通州。贡马一匹得脚病,不行,仍留。
  二十八日晴。留通州。
  二十九日晴。留通州。
  三十日晴。留通州。
  八月初一日晴。留通州。圣节使、谢恩使两使行?来至,即往叙……
  初二日晴。留通州。秀彦令公送诗二绝兼□一管。禹、姜两令公、申书状来至,设酒相叙。
  初三日晴。留通州。姜令公、申书状来见。夕,往见两令公、申书状。
  初四日晴,阴,午雷雨。夕阴,晚发。临行,往见禹、姜、申三友。行二十余里逢骤雨,路过观音奄(庵),驰入避雨。仍为中火。初至,有僧进茶,作五言一绝书赠。都城外有东岳庙,历入游赏正庙庙宇。沉阴,日尽如暮,东岳庙左右长廊,设神鬼千形万像,极可骇视。庙舍宏侈,……因日暮不得稳赏。庙中着冠带,入朝阳门,都玉河桥,入玉河馆。仆车夜至。
  ----《燕行录》卷五:《燕行日记》第691页
  九月四日,晴。四更诣阙,辞朝。辞迄,往光禄寺受酒饭之赐。还至玉河馆,朝食迄,往礼部辞堂。(辞毕)还馆,见东照诸公。午后发行,薄暮至通州,车未到。
  初五日,晴。留通州。卜车朝入来。
  ----《燕行录》卷五:《燕行日记》第703页
  编者按:下文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朝鲜国使臣出使中国途中做。前四首为来途,后二首为去途所作。作者不详。
  三河途中
  烟树参差接帝京,四郊鸡犬诧升平。
  尧民蒲地三农足,禹迹无边九甸成。
  万寿星辰来荏苒,太清云路渐峥嵘。
  停槎[1]问路牵牛客,此去银潢[2]隔几程。
  客梦知谁唤,他乡独夜长。啁啾侵砌草,括揭斗园桒[3]。
  秋色勋名薄,河声襟韵凉。遐游壮士病,何况鬓苍苍。
  题主人壁上
  八尺长杠为大笔,中原文物难写穷。
  诗成浓墨挥窗壁,读书五车方可通。
  通州江。与千秋使同泛。三首
  一
  通州疏凿凤城濠,直抵南京属转漕。
  此去神都四十里,远来良货百千艘。
  商樯覆水黄云簇,市语喧江百鸟逃。
  细雨回桡青草岸,高楼长堞绕层涛。
  二
  万里何勘长路尘,秋风羁抱撒江滨。
  旗亭沽取南京酒,画舫游同故国人。
  打鼓开帆燕使发,运船如马楚嬉陈。
  玉皇处所祥云迩,试溯银潢一问津。
  三
  架水成门似玉虹,危樯百尺往来通。
  长街左右罗珠贝,广厦晨昏闹鼓钟。
  白马影沉玄渚酒,寒蝉吟回绿杨风。
  苍波东畔家山是,知隔烟霞几万重。
  ----《燕行录》卷九《朝天录·于于集卷二》第420页
  通州江上遇千秋使,仅和惠韵
  蓟树关云费我思,风吹征袖日披披。
  家山入梦寻常见,鬓发逢秋一半衰。
  佳句在屏知不远,行尘隔路会何迟。
  天涯万死今来此,蛮馆重成浃旬期。
  通州戴店。次壁上韵
  玉馆沉沉几日游,归来江店失清秋。
  亡金知入何郎橐,羸体无忧古渡舟。
  燕阙祥云输醉梦,蓟门疏柳送诗眸。
  那勘宛辔勤长路,久滞遐征总是愁。
  通州马御史别庄
  闲原随地设池台,物色都输御史栽。
  怪石曾经溟浪啮,乡棕浑用越泥培。
  交加密叶
  [4]伏。倚薄回柯节棁开。
  毕竟朱门关白日,县铃收响匝埋埃。
  ----《燕行录》卷九《朝天录·于于集卷二》第458页
  编者按:万历三十八年(1610)五月二十九日,朝鲜国圣节使郑文孚一行为进献马匹、方物,出使中国。在今鸭绿江至鞍山之间人烟稀少,遍地荆棘。使节一行遇蚊虻肆虐,人马狼狈不堪。时值盛夏,途中辛苦倍尝。“二十五日早发。不胜虻患,避入太平铺。向夕,待虻,入投高平。诗曰:
  虻飞蔽野逢人吮,利觜如针痛不堪。
  左击右攻犹突入,恰如秦汉战犹酣。
  高平、盘山之间水患固知矣,不图蚊虻之作孽如此也。不特人不堪其苦,驴子流血满身,惊跃颠仆,尤可闷也。”此后为避蚊虻,带月夜行。下面是往来通州时所记见闻。
  七月二十四日,餐后,冒雨寻独乐寺(在今天津市蓟县)。舍城外直路,改由城中行。大府雄观,亦足可夸。行未几,忽见重楼飞甍耸出街衢,即所谓独乐寺者。楼上景致尽佳,西北太山峻极于天,东南大野一望无际,川泽訏訏,烟树参差,万堞周天,千家扑地,细雨又从以霏霏矣。啸傲良久,足以荡羁愁而适佳赏也。向午发行,过公乐店,中火邦均店,渡草桥河,宿三河。
  二十五日,过夏店、雁桥(燕郊)铺,舟渡通州江,一名白河。“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也。宿江上村。诗曰:
  官路如弦四十里,人肩车毂接皇州。
  津头万舳金陵宝,湖上千村白露秋。
  潮带夕阳归禁苑,云生晚塔锁僧楼。
  竟非吾土登临倦,独立风前望故丘。
  白河之源出塞外,自密云南至牛栏山与潮河合流,至通州,绕城南。禁泉玉河,源出玉泉,流经大内,出都城,东南注大通河大通桥合于此,入于海。江之上下,极目无际,商船贾舶,首尾相衔,青窗画阁,照辉水中,有同闾舍。龙舟三百艘,常在其间,以备不虞。此距皇都四十五里,人肩车毂,往来相磨,昼夜不绝。左右园林台榭,接屋连墙,间有士大夫园墓,围以雕墙,植以槐柏,虹其门,金其额。庶人之葬,皆在路侧,或有不能掩棺者。自山海关距此凡十日程,所经皆平原下湿之地。若潦雨之时,四面潢流冲溃,咫尺之间处处成渊。行道之人彷徨失路,跋涉于傍歧曲径,浮沉于盘涡沮泽之间,艰苦莫甚。而俺行适值干旱,幸莫甚焉。
  二十七日,留(通州)城内大理寺,书铺人来鬻书籍。
  二十八日,朝发,渡永通桥,到皇城朝阳门外东岳寺。寺即东岳庙,祀泰山神君之所。皇帝时遣内侍致祭云。又其北,有道士观,庭中奇花异树,郁郁苍苍。白鹤一双,徘徊其下。青烟起于丹灶,宝牒堆于案上。所谓道士适出不在,古诗所谓‘一卷黄庭看未了,云窗深锁碧玲珑。想应采药山中去,留得丹炉宿火红’者也。守观者延入馈茶,讫还,出门吃午餔。改著章服由朝阳门入,渡玉河桥,到玉河馆,日未午矣。玉河馆有东西两照,左右长廊,重门锁钥,副使主之,使不得任意出入。中门外,两照之间有副使厅、提督厅。副使日日到其厅看检;提督每二、七日下馆。又有序班三员,相递逐日来检。礼部坐堂必三六九为之,凡上奏之本,亦于此日奏之云。
  玉河水出自玉泉山,下为西湖,流入大内为金水,出崇文门南流四十里合于白河。自潞河[5]至通州凡三闸,每闸间有画舫数十艘。凡有漕运(船)至闸,水浅搁不得行,则放邻次闸水,以便舟行。又用次闸所系船互递,乃行。凡三递,而入于城中。所谓闸者,盖以可(河)浅,艰于运船,故筑堰储水,以备(天)旱船之行也。河广,舟可并行,深可两篙,长堤逶迤,□□隐见,多有胜致云。
  ----《燕行录》卷二:《桧山世稿卷三》第514页
  十月七日,与圣节(使)一行,一时辞堂。琉球国使臣毛凤仪等,今日始行见官礼,相与接见,衣服礼貌一如中华。午后,发向通州。
  初八日,以车辆未及来,留。送先来通事。夕,圣节使追来。
  ----《燕行录》卷二:《桧山世稿卷三》第538页
  [1] 槎:读音:查。木筏。
  [2] 银潢:天河。借指皇城。
  [3] 桒:同“桑”。
  [4]:音意不详。
  [5]这里所说的应该是朝阳门外大通桥。

2020/7/31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