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嘉宾走进城市副中心,观摩旅游路线,零距离感受大运河文化
  漫游运河长廊 品味文化魅力
  昨天下午,130多位参加首届北京文化论坛的嘉宾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参观了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中的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等地,实地感受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及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成果。
  略文化底蕴  欣赏生态美景
  本次文化论坛特别选取了三个北京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设置了三条观摩路线,分别是中轴线沿线点位,从永定门御道遗存一路来到钟鼓楼,从南到北阅尽古都风貌;
  其次是首钢园区的标志性点位和燕京八绝博物馆,反映的是工业遗存绿色蝶变和非遗活态传承等内容;

  第三条观摩路线是参观游览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在2号码头乘船游运河以及探秘城市副中心三大公共文化设施等,零距离感受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

  嘉宾感受——
  “我没有近距离感受过大运河风貌,所以就选了这条我很感兴趣的路线。看过燃灯塔和文庙等古建筑,听了那些漕运往事,我对城市副中心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兴趣。尤其是乘船游运河,令我感受颇深。我看到了运河两岸绵延不断的生态美景,真的是‘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谢辉由衷地说,“此行让我对大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时尚和新鲜的吸引是暂时的,唯有历史和文化才是一个地区或景区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通州曾是北京的教育高地,明清时期,这儿曾有156个进士、450多个举人……”在文庙大成殿前,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运河研究专家、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陈喜波为同行的嘉宾们做起了导游。

  “通州八景之一的二水汇流处就是大运河的北起点,位于燃灯塔的北边。燃灯塔是四大名塔之一,‘一枝塔影认通州’,指的就是这座塔。”

  目前,大运河城市段开通了“一长一短一夜航”和三条跨区域游船线路以及一条25公里的陆上线路,游客乘船游运河,可充分领略大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两岸美景风光。

  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已完成文物修缮,并恢复了文庙历史格局,正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完善智慧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下一步,将植入状元文化展、运河养生展、北运河非遗传习所等游客沉浸式体验项目,全面展示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的文化魅力。
  整合文化资源 大有文章可做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就隐于依河而建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中。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尤其是生态建设方面成果明显,已经显现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景象,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和缤纷旅游带也有了成效,下一步还需要这三带进一步融合,厚植文化于景区中。我很关心三大建筑周边的小圣庙遗迹和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的北运河故道,这些都将大有文章可做。”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专业负责人、历史学院副教授王铭说。

  三大建筑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供给。

  其中,城市副中心剧院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和银杏树叶片,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大运河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预计2022年年底基本完工,2023年将具备开放条件。
  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全面整合沿线文化旅游资源,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加快与廊坊北三县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2/7/28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