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古镇游 /(14)

  萧太后桥是人们聚会的好地方。黄昏后青年男女到石桥两翼树下约会,冬日里老人们在抢阳的桥栏一面晒太阳,夏夜男人们三五成群地在桥栏石阶上聊天、娱乐,听老人们说古,看小青年耍活宝。
  最热闹的是萧太后河涨大水了,大石桥是大人们扳鱼、小孩子跳水游泳的高台首选。那水是满河满沿漫到城墙根的,石桥的三个桥洞两个塞满,中间大桥洞只剩个大月牙。可是城里的回民马家不怕,他家有一张巨大的扳罾,三丈宽长,四只“爪竿”胳膊跟粗,起杠杆作用的“握杆”是根大杉篙,几个人站在高凳上合力拉网。嗬,那气势!男孩子们也是最能逞强的,小的光屁股,大的短裤衩,从桥栏上向下勇敢地“直杆落”、“大斜茬”、“砸抱腿”,一个猛子游出一里地……
  没听说过在桥上跳河自杀的,或许因为桥栏较高不便之故。
  萧太后桥曾受到损坏。东边桥栏的石狮之一因敌伪治安军炸鱼成为半边狮:两侧桥栏因石质细腻、宽窄合适,成了农人们麦收磨镰的磨刀石,栏板顶端石面上一弯一弯的……
  萧太后桥受到政府的保护并得到修复。一九五九年被通州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二年,北京“人文奥运”工程方兴,张家湾古城被列入“人文奥运”六大景区之一——通州运河文化景区中重要组成部分,此桥乃其中景点.于是由北京市文物局拨款近百万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请来国宝级造桥能工巧匠,对此桥进行修缮。二oo三年圆满竣工。人在衣裳马在鞍,什么都在打扮上。过去缺胳膊断腿、咧嘴豁牙的破旧石桥,如今龙威虎势、活灵活现了,已然恢复了古桥原貌。
  萧太后桥是瞻仰张家湾古城、浏览萧太后河全貌的最佳视点。她桥北紧邻南门城楼,可观赏她城上雄伟的飞檐兽脊、雕粱画栋及迤东的镂空女儿墙;透过门洞,一览无余的是进京古道——当地人俗称的“官沟”。西望萧太后河,河道迂环,芦苇夹岸,一脉清流;东望萧太后河,河面宽阔,涟漪环环,北映城墙,南立陡岸,一带柳、榆、杨、槐树苍翠欲滴,即是绿色景观.也是天然护坡。
  萧太后桥有很多传说,其一为“斩龙剑”。是说一条蛟龙企图兴风作浪,一心撞毁飞架水上的萧太后桥。龙子之一的“饕餮”不满其行为,日夜在桥旁警惕监视。一日,蚊龙袭来,与饕餮大战,饕餮以擅吸水为能事,蚊龙以龙头巨大冲撞力强为特长,二兽一时难分胜负。后来还是赶上路过的鲁班爷助饕餮一臂之力,他往河里扔着粽子,喊着“三角,三角——快刀,快刀!”饕餮初时不解,后来终于明白了……又赶上蛟龙来扰,这次饕餮且战且败,退到近桥洞前,猛地一闪身,蚊龙直撞过来,一头扎在洞旁的尖角石头上,弄个头破血流,丢鳞弃甲落荒而去。原来,邵饕餮好生精明,它知道那是鲁班爷让它在桥洞上游旁固定巨大三角形尖石,已破蚊龙之冲撞。据说,这就是建石桥桥洞前置分水石,以破解水流冲力,保护桥体安全的来历。现在,桥在,分水石在,桥下雁翅上的石刻饕餮也在。萧太后桥巍然屹立。
  小时候不知道萧太后桥的真实来历,活在传说或臆想中。长大通过文化人讲解,又自己看了一些史书,才弄清庐山真面目。
  原来萧太后在时这里还没有桥,只传说萧太后到延芳淀围猎,张家湾城一带是皇家的御马圈.水肥草美——养马的地方。直到明初才建了一座木桥。终究只是木料搭建,偏偏又位处要冲,面对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木桥已渐渐不堪重负.且屡修屡坏,隔三差五就出事,形成往来交通的瓶颈。直到张家湾城落成五十年后的万历年间,在一位名叫张烨的官宦资助倡导下,才改建木桥为石桥。想必工程期间张家湾城南门外水下、岸上一派繁忙。巨大的青石、花岗岩等各种石料。水上木筏或陆路滚木运来,堆积岸边待用;此桥工地上下游筑坝截流断水,留出一条空地干地:不会有空中楼阁的,两岸桥帮、雁翅好说,还是先做桥基吧。我不是桥梁专家,想象着还是该先夯实桥底,然后按设计好的桥孔安放不同角度的石块,是按“m”型,三孔平地起拱呢?还是按“0”形,像鲁班启发匠人造亭,扣一碗米饭,内插四根筷子呢?我想或许在桥洞内及外延填充实土,其上固定石块以利坚固而又保证造型吧?全是主观臆断。总之,在一片热火朝天吊运安装的号子声中、总指挥的旗帜号令下、叮叮当当的凿石雕刻声里,大桥竣工了。

2020/10/26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