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谈 | 皇木厂村与北京城建设
  打开通州区行政区划图,就会发现有两个皇木厂村,一个是张家湾镇的皇木厂,在南;一个是永顺镇的皇木厂,在北,二村都建立在大运河边,这是怎么回事呢?
  南面的皇木厂村曾是京杭大运河北端大型码头张家湾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初,国都设在南京。燕王朱棣在北平(今北京)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赶走侄子建文皇帝,夺权自立为帝,建年号为永乐,遂立意迁都,在1403年将北平府改称顺天府。
  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下令建设北京都城,并开始派遣大批官员前往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大江南北各省,采伐楠木、铁梨木、柏木、松木等各种珍贵木材,沿大运河编筏运至张家湾码头,上岸存储。因由此往北的潞河(今北运河故道)水流漫散,不能行运,所以岸储木材需建厂管理,以满足建北京宫殿、王府、衙署、坛庙、园林、试院、皇陵等各个工地的需要,再由此处陆路或水路(通惠河)调运到施工现场。当时此处昼夜人喊马嘶,一片繁忙景象,因是存放皇家所用木材的地方而名皇木厂。

  通惠河上的闸坝
  作者:佚名
  约摄于20世纪30年代
  至元二十九年至三十年(1292-1293),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因通惠河上游自然水源不足,又因城内故道被圈入宫墙内,故沿河建五闸二坝截水以便船行,全长44公里。图为,左侧是平津上闸,八字形闸壁由石与砖混砌而成,应是明代嘉靖七年时重修此闸时的遗址。
  同时,在这座皇木厂的南面运河岸边,还设有朝廷专销统售的食盐批发处,称上盐厂、下盐厂,有建设北京的南方石料存储处,称花板石厂,有批发销往北京地区的汪米处,称江米店,是皇家设的皇店,紧密地排列在大运河北端西岸。为了转运交易,在皇木厂的东面还设有大型的骆驼店,有骆驼数百头,也应是皇家所设的运输机构。
  众多的货栈形成了一座村落,但一直是张家湾聚落的组成部分,未定村名。在清嘉庆十三年运河改道后,货栈北移通州,不再是张家湾码头,而且与张家湾隔玉带河(元时通惠河故道)相望,便独立成村,以皇木厂声望名气大,故将村名称为皇木厂(也有说在民国二十六年独立定名的)。
  至于北面的皇木厂村也是因存放皇木而名,但那是在明嘉靖七年吴仲重修通惠河和疏浚张家湾以北运河以后建的皇木厂,比南面的皇木厂晚建了120余年。
  本文摘编自《通州地名谈》(周良著),如您有兴趣,可持D级读者卡到通州区图书馆九层运河文库阅览,索书号:T3/14/4。
  PS:该书于2009年出版发行,文中提及的村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甚至已悄然消失于地图。历史洪流不可抗拒,我们只有传承或者铭记。

2021/1/12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