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之三十九:通州的古塔名亭
  史海钩沉 通州的古塔名亭
  塔、亭辉映,塔即燃灯佛舍利塔;亭乃古时运河畔的黄亭子、潞园的博唐亭及古碑亭。塔、亭交相辉映,景观宜人,令人流连忘返。
  燃灯佛舍利塔
  在大运河的北端,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宝塔,这就是北京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燃灯佛舍利塔(亦称燃灯塔)是通州八景之一,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塔身正南券洞内供奉的燃灯佛,又称锭光佛,锭是灯之足部,燃灯佛即光明之佛,蕴含了光明如灯之意。相传塔内曾藏有舍利,故名燃灯佛舍利塔。据《燕山记游》载:"每逢除夕佛灯出通州塔上,数干百光远绕盘山诸寺,至定光佛塔而止,或云塔中舍利光也。"

  通州塔
  作者:费利斯·比托
  摄于1860年
  选自《1860年-1930年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
  燃灯佛舍利塔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端运河西岸的西海子公园内,距大运河数百米,塔影垂映河中,清乾隆帝有"郡城塔影落波尖"的诗句。燃灯佛舍利塔始建于北周,由于当时的运河水患蔓延,时人又笃信佛教,于是在古运河畔建佛塔,为祈祷镇水之用。初建成的燃灯塔是一座土塔。此塔在建后曾多次复建修葺。唐贞观七年(633)重建,后由于水患洪泛之故,土塔很快被淹没。及至辽代,在古运河畔敕建砖塔,用以镇水而佑漕运。清康熙年间京师大地震,燃灯佛舍利塔倾圮,塔体坍塌,仅余下塔座。康熙三十年(1691),由僧人照感奔走四方,募资数次,倡导重建,每年建成一层。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仍未建成。当时知州吴存礼以为建塔速度太慢,于是倡议公捐,以加快修建速度,终于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再建成功。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来至通州,燃灯佛舍利塔遭到很大的破坏,之后又经历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身虽未倾圮,但塔顶莲花座的砖石抖落,塔体也略有裂纹。1985年9月至1987年11月,北京市文物局和通县人民政府筹资29万元,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修缮,重建塔顶,添设了避雷针,重修了各层塔檐,并按原色油饰,对铜铃进行了补配,且恢复了塔基。从此,燃灯佛舍利塔再现了雄威,巍然屹立于通州古运河西畔。
  重新修葺的燃灯佛舍利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塔高56米,基围38.4米,直径11.6米。外观呈八角形,塔身十三层。在塔体十三层正南一面斗拱间,有一块砖制诗碑,碑首刻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有修塔僧撰刻的七律一首。
  有关燃灯塔的另一景观是塔榆。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重修燃灯塔时,榆钱随泥土一起落至塔上的瓦垄沟壑内,又经数日阳光雨露的滋润,长出幼树,仅依靠塔上薄土生存,此树被称为塔榆。塔榆顽强屹立于塔顶几百载,1987年修缮塔刹时将其移植于西海子公园内,此树生命力极强,枝叶繁茂,颇受时人珍爱。
  旧时古塔的倩影垂映在古老的大运河上,古代文人墨客常来通州吟诗舞墨,留下美好诗篇无数。"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这是清朝王维珍在《古塔凌云》一诗中对大运河北端通州古塔的形象描述。
  现在的燃灯佛舍利塔成为大运河北端之胜景,亦是通州古城的象征,已成为通州的标志性建筑。
  博唐亭
  博唐亭位于通州潞河中学校园内潞园的协和湖畔。为了赞颂博晨光先生和唐·欧德夫人的建校功绩而建此亭,并以博唐命名。此亭八角形状宝顶,支立八根红色底柱,亭柱上端为倒挂楣子,镌刻有卷草镂空装饰物,亭柱下面,用石头制成的坐凳,可坐此观景。亭柱以栏杆相连,古朴厚重,亭顶覆灰色筒瓦。檐枋上,勾勒苏式彩绘,清新淡雅,梅、兰、竹、菊、牡丹、荷花齐争艳。在亭中仰观,天花井口,蓝底井字,内绘白鹤,展翅翱飞;在亭中俯视,朱色地板,八角形状。此亭汇聚了儒、道等文化元素,人们在欣赏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博唐亭壮观典雅,给美丽的潞园以及通州古城平添了一道如诗的风景。
  碑亭
  顾名思义,碑亭与碑相关。古人建亭覆于碑上,碑置于其内。清王士稹《居易录》中言及碑亭:"工部相地,诹吉庀材鸠工,建立碑亭,砻石镌刻。"碑亭是用来保护御碑的,专为保存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亭子,称作"御碑亭"。
  通州历史上有多座御碑亭。乾隆年间御制的"重修马驹桥碑"和"重修碧霞元君庙碑记"的两通石碑均有碑亭,但今已不存。通州现有的一座碑亭是清雍正十一年(1733)的"御制通州石道碑"的碑亭。此亭北向,台基呈方形,黄琉璃瓦覆顶,亭顶歇山式,旋子彩画,亭内天花井口,斗拱鎏金。原亭被八国联军损毁,2005年重建,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黄亭子
  黄亭子曾经是通州的一座古亭。清《(光绪)通州志》城池图中标记"黄亭"字样;《(光绪)顺天府志》也提及"修龙亭银"一事。后经耄耋老人口述历史之词加以考证,黄亭应是位于通州古城东关大王庙附近,即前几年的北京橡胶十厂院东河边,紧依运河而建。
  通州古运河一度万舟骈集,运河经济繁盛,各种建筑迅速增多,黄亭子由此建成。黄色是皇权的标志,当时只有皇家建筑才可使用黄色琉璃瓦筑亭覆顶,可知黄亭是皇家敕资修建的。
  为何要修建黄亭呢?其功用除了美化运河两岸景致、供皇亲国戚休憩之外,还能分界漕运码头。旧时,古运河上商船、漕船争相涌入,停靠在古城大运河边,漕官为了区分官署漕运和民间漕船,于是在潞河驿修筑黄亭。琉璃黄亭成为漕船停放分列的分隔点,亭内设立告示,民间船只需停靠于亭南岸边,不可越黄亭而北上停泊。可见,古时的黄亭亦成了运河交通管理的驿站。黄亭子外观镶嵌黄琉璃简瓦,巍峨而富有皇家气派,气势恢宏地矗立于古运河畔。
  时至今日,古运河畔的黄亭子已不复存在。后人不断地追忆其遗迹瑰影,探访关于它的民间传说,梳理赘述成集,供人日后研析。

2021/2/24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