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故事丛书》之《说说安清漕帮那些事儿》第87期
  古通州的发展,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发和漕运的兴起,以及随漕运而来的商流、客流。金代通州(辖潞、三河两县)民户不满3.5万,人口不满10万。但在其后800年间,则以漕运中枢、水陆都会的地位和作用,一跃成为中国民城。
  在漕运年代,通州城外运河沿岸,分布着东关、北关与两关之间三个商务码头和大棚村客运码头,此外还有张家湾城边的客运码头。那时候通州是漕运、仓储、京东行政中心,经济、贸易、文化繁荣,被称为“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本书介绍了《潞河督运图》、张家湾漕运码头、通州石坝剥运码头、通州的漕运会馆、通州漕运文物等,将通州的漕运故事娓娓道来。
通州故事丛书
  近年来,在通州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文化工作者系统梳理了通州历史文化,先后出版了《北京城市副中心 · 通州历史文化丛书》(三卷)、《北京城市副中心 · 通州历史文化遗产精粹》、《通州历史舆图》、《漕帮秘籍》等, 让更多的人了解通州历史,了解通州运河文化。2018 年,挖掘整理通州运河文化遗产专项研究成果《大运河文化带 · 通州故事丛书》通俗读本,丛书共 10 册。
  1说说三庙一塔那些事儿2说说通州水系那些事儿3说说漕运码头那些事儿4说说漕运仓储那些事儿5说说张家湾古镇那些事儿6说说安清漕帮那些事儿7说说延芳淀皇苑那些事儿8说说延芳淀皇苑那些事儿9说说老通州洋人那些事儿10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
本期,小文继续给您带来《说说安清漕帮那些事儿》之安清帮的漕运设施
  安清帮以护运漕粮为己任,其主要活动范围为大运河水上及沿线城市,其漕运设施的主体就是漕船,漕船是安 清帮水上运输的唯一工具。所以对漕船的设计制造要求很 高,有统一的规格制度。安清帮护运的漕运粮船比元、明 时期大运河上行驶的漕船要大一些,而且规制统一,只有部分起标识性的构件有所差异,虽然都在淮安、清江、江宁、临清等地制造和修理,但是造船的总设计师是大运河北端“通州坝人”,名叫赵善亭。
  按照朝廷史料记载,清初的漕船数量是10129艘,雍正四年(1726年)清查是7980艘,乾隆十四年(1749年)只有6969艘,嘉庆十七年(1812年)还有6242艘,清朝后期又增至6283艘,而漕船规制有所不同,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规定江西、湖广两省漕船可身长9到10丈,宽和深酌定合成。乾隆五十年(1785年)规定漕船规制仿照民船而减小体量,江苏浙江漕船身长8丈,宽1丈5尺,底长5丈9尺,深6尺,天篷高2尺8寸;江西湖广漕船身长9丈5尺,宽1丈6尺,底长7丈2尺,深6尺9寸,天篷高同上。清初重船载米400石,船身吃水“6捺”(叉开拇、食指其间长度),约3尺;雍正二年(1724年)规定江广漕船体量加大到10丈,载米增加到1000石,船身吃水“8捺”,约4尺。如果河段水浅,漕船不能行运,则用自带剥船进行剥运而过浅。
  上面所用漕船规制数据与漕船数量变化情况,均是官方史料所载。但是民间所编且于民国初出版的《道德真经全书》记载的安清帮护运的漕船,其数量与规制却同上相异,且有较大区别。此书除别有用心地将安清帮与佛教临济宗创始人达摩联系起来的传奇故事之外,其他关于安清帮的所有内容应该说都是史实,特别在书中前半部分里的“运河总考”“淮安运河总考”“黄河发源总考”“大通河总考”“白河总考”“会通河总考”“泇河总考”“运河通漕统编纲录”“漕运沿革”“唐代漕运考略”“宋代漕运考略”“元代漕运考略”“明代漕运考略”等内容,所考所论均与史籍所载相符。其中也有新的历史信息,即元代修河测量地势方法很科学,当时没有水平测量仪器,而是采用“掘井以量地之高下,测岸以究水之深浅”,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确实领先于世界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再者,官方认可的漕船数量与其规制,都是清初和雍正及其以后时期的数量和体量,而没有康熙这60年间的漕船情况,而且在35年后安清帮形成阶段的情况,却一点儿也没有记载。所载漕船的数量是9999.5艘,正好在清初和雍正间漕船数量之间,属从10129艘向7980艘转化演变过程之中,今人不能够也不应当将9999.5艘的漕船数量视为没有。同样道理,《道德真经全书》中关于漕船规制的记载也不能说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也应该说是真实情形。在清朝这个“假作真时真亦假”富有秘史的国度里,官方记载的一些史料未必就是准确的,私人记载的史料不一定就是不可靠的,今人研究者没见过的史料不要轻易地进行否定,而应当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那么,安清帮秘籍里记载的漕船规制是怎样的呢?
  船身长18丈,宽1.8丈。这是漕船的体量,比其他史料所载的体量大近1倍,其原因有三,一是载粮量由明末清初的400石增加到近1000石,增加了1.5倍;二是准带土宜(南方土特产品)由60石增加到120石,增加了1倍,有可能所带土宜比准许的实际数量还要多;三是漕船内增加了船头“窝子”(安清帮组织成员中武术高强的人居住的船舱、船尾“窝子”)、土帝庙(供奉神灵保佑行运)、“狗食钵”(也称“石钵老大”,用以压船)等设施结构。因此,安清帮护漕的粮船要比以前的都大出许多,是必然现象。
  漕船是由铁、布、木、绳等材料制造的,另有塞缝用啊油(桐)、灰、麻等零星物料。船舱顶部有18道梁,船上有18舱,分列在舱道两侧。桅占一舱称桅舱,三根桅樯都竖立在此舱之内;桅前有八舱,分别是顶舱(储粮第一舱)、二舱、三舱、四舱、五舱、坐壶(kǔn)(舱押运水手居住休息用舱)、马口舱(大口舱);桅后有10舱,分别是头象鼻舱(窄长舱)、二象鼻舱、官舱前齐(两座相等舱的前面那座)、官舱后齐、火舱前齐、火舱后齐、房舱前齐、房舱后齐、加剪前齐(由长变短、由宽变窄的舱)、加剪后齐等;此外,前有尖嘴舱(最前面的舱,形似等腰三角形)、前闷头舱(暗语称窝子,是武术高强的安清帮成员居住而隐蔽无窗的舱)、后闷头舱,不算在漕船18舱之内。
  漕船桅杆三根,有大桅一,二桅二,各挂一帆,帆有折。大桅高9.3尺,帆36折,按天罡星即北斗七星的斗柄有36颗小星数量制作;二桅等高6.3尺,前帆28折,按二十八宿即古代天文学家将分布在黄道、赤道附近星空划分的二十八个区域数量而制;后帆18折,按佛教中如来佛的16位弟子罗汉和民间增添的降龙、伏虎二罗汉合在一起的数量所作。
  樯帆在漕船上为最高构件,帆且扬在空中,故用了天文的两个名称所具有的数量,又用了佛教中的十八罗汉,以为众生造福,保佑安清帮护漕行运成功。船体用木板365块,按一周天365度、一个人有365块骨节的数量设计制造,要求帮员全身心去努力全天候去奋斗,以圆满完成护运漕粮任务;另外还有三块木板不在船体所用木板数量之内,这三块分别是头顶着的寸黄板、脚踏着的登云板和身披着的纤板。这365块板分别是,纤板12块、天花板36块、凤林板18块、如意板4块、站船板48块、荡浪板64块、分水板8块、五晕板5块、升官板8块、艎板64块、舱板18块、舱门板8块、跳舱板24块、杆头板46块、抱桅板2块,有些船板名称究竟指的哪个部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整艘漕船有铁钉(锻打的中间宽两头尖的枣核形钉子或一头粗一头尖的四楞钉子)共计15454颗,明钉7727颗,暗钉(两块板拼接在一起但外部看不见的钉子)也是7727颗,说是按天上十二周天昼夜分数确定的。船体和各构件都制成一些飞禽走兽形象,都各有自己的名称。那船头外壁浮雕为老虎头的样子,威武雄猛,显示着国家气派,大运河上除去宫廷用船之外的所有船只,只要一见带有虎面的漕船行驶过来,都要忧心忡忡躲避让路,先教漕船通行;披水刀即船头用来分水而减少阻力的尖状部分,雕作大象鼻子模样,象为陆地上体形最大的动物,力大无穷,而且动作灵活,功用多种,用象鼻子代表整头大象,用来抵挡分解流水的巨大阻力,除此实用功能外,也同样有国家气派,威风凛凛,还寓意吉祥,行运安全绞关架座雕作麒麟状,一艘漕船要用几座绞关架,升降帆要绞盘,抛锚起锚也要用绞盘,麒麟是瑞兽,象征吉祥瑞气,升降帆和抛起锚是漕船航行、停泊安全无恙的保证;桅杆座雕作狗形,桅帆是漕船前进的动力,故桅杆必须牢固,为使坚实,桅根部安有戗座似狗蹲坐状,如狗看家一样保护桅樯;橹列两侧,形似雁翅,摇橹使漕船前进如飞。每艘漕船都有一面旗帜,每漕帮都打一样船旗。
  各漕帮旗帜不同,但也有一面统一的旗帜,上面绣有“天庾正供”四个大字,旗长方形,三边有旗牙,船行运河上,旗似孔雀开屏;桅杆顶雕为乌鸦嘴,口衔雀杆,“因祖师爷对于飞鸟有慈善喂养心,因国家亦有飞鼠粮(一路上老鼠盗吃而消耗的粮米)章程(从纳粮户中多征收应交付税粮以外的耗粮的规定),故交粮之时,将飞鼠粮扣下,以喂老鼠,将粮撒地,以喂飞鸟”,漕船行在大运河上,许多鸟追船而飞,要是遇上大江大湖,那些追飞的鸟都落在雀杆上,如果风大不能挂帮旗,一见船上雀杆形制,就可知道是哪个漕帮,故雀杆形制也有帮船标识的作用;漕船后梢有两个防风灯,夜间点亮,以防漕船夜行追尾相撞,此种起标记又能测距的灯称为凤眼;舱有一门冲前,门扇上浮雕百脑猫,吓唬老鼠,门框上有楹联一副,上联是“当头押浪行千里”,下联是“舵后生风送万程”,横批是“青龙引路”;“顺栽三棵柳,倒栽两行桑”,三棵柳指桅舱内树立的上细下粗的三根桅杆,头桅顶部挂一面观风旗,旗上写着“顺风大吉”四个大字,桅杆上有个桅标,上面写着“大将军八面威风”七个大字;桅杆下端由两根半劈木头夹住(一根圆木劈成两半,夹住桅杆),戏称为“护柱金刚腿”。
  桅杆下有夹桅板,戏称“龇牙鬼”,用铁箍固定,戏称为“名人老大”;“两行桑”指的是将军柱,暗语称作“大和尚”,即在漕船中间最宽部位的两侧外壁,立着安有两排上粗下细的木柱,一是使横置的木船板更结实地连在一起,起加固作用,一是使船在靠泊石岸或两船相触时不直接伤及船板,而是触及木柱,有保护船体的功能;三是高出船口的部分,还可做护栏或扶手,若在行运时突遭风浪,押运人员有的绞绳降帆,有的掌舵下锚,有的抱柱观情,此种立柱上端粗大光溜,所以戏称大和尚;船头尾各有两处花板窗,上面窗棂相交处雕有许多飞禽,甚为好看,称作“四大美”,又戏称“百鸟朝凤”;船舱顶部有三个洞,是为排放舱内漕粮潮气而设计的,以防一路上湿气侵袭漕粮后而产生霉变,为防止雨水浇入舱内,特在三个洞口处制作三个“朝天吼”,像天安门前石华表顶上的龙形兽一样,让潮气从兽的嘴部排出,起到既能排气又能防雨的目的;舱门左边设土帝庙,供奉土帝神,用以祭祀而祈求保佑一路平安,右边放一件石雕“狗食钵”,戏称“石钵老大”,在漕粮上岸交纳和押运人员离开漕船时,用来压舱;船上除日常修船泊船用具如四爪铁锚和铁戈头木柄篙外,还要有一面大铜锣,戏称“青头愣”,一根敲锣木棒,戏称“愣头青”,遇到意外情况,以锣声相告,或起号令作用;预备吊桶,戏称“不通”(用提河水);鐎斗,戏称“石灰锣内翻眼睛”(用作温热饮食)。船上还有什么“嚋(zhōu)呢牛”,戏称锦上添花;“哑巴牛”(位于“后关”)、“黄豆芽子”(桅上如意头形),等等。
  安清帮护运漕粮的漕船质量、结构、形制零部件饰物以及船上主要用品等,件件有作用,件件有来历,无不显示了朝廷运粮船的气派和威风及美好的寓意。这些出自漕帮秘籍的明明白白的记载,不会是妄说。

2021/3/11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