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通州】聊聊通州的博物馆:出土文物,近代物件都有看头!
  在通州区博物馆,弧形幕布放映着运河文化传承变迁的故事,宝光寺铜钟交融着多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在张家湾博物馆,你可以走在“通运桥”上,穿梭于“张家湾古城”,探究一下曹雪芹及他的《红楼梦》与张家湾的故事;在漷县镇榆林庄村史馆,《御赐榆林图》、《北运河水务钞官图》、《北运河开河祭祀图》……每张图都反映了这个运河边小村庄的文化底蕴和浓浓乡情;在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代的收音机、电影放映机,还可以带来一百多年前的声音和影像……
  在通州,不同类型、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民身边。这些博物馆中,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珍品”,或带着人们穿越历史长河,或轻声讲述一段哀婉浪漫的故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片精神栖息地。
  今天,咱们一起走进通州的几家博物馆,领略各具特色的藏品魅力,感受现代科技手段为博物馆带来的新乐趣。
  走进博物馆
  第一站:通州区博物馆
  船在画中“行”再现运河百舸争流

  提起“万字会院”,很多人都不陌生,通州区博物馆的馆址就在此,这个完好的清代二进四合套院本身,也为通州博物馆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通州博物馆于1992年正式向社会开放,2016年,经升级改造后的通州博物馆,秉承小馆做出大文章的服务理念,将一座传统与现代、时空与文脉结合的综合博物馆呈现到参观者面前。
  升级改造后,馆内展陈面积比原来增加近一倍,达到了1000平方米,展厅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州文明展:主要介绍了通州自西汉置县2200年的历史沿革,表述了通州运河文化史启于秦、汉,兴于元、明、清的古代辉煌,弘扬了通州人崇尚文明,辛勤耕耘的奋斗精神;第二部分是临展区:主要承办一些临时性的展览,以丰富观众参观博物馆的观赏性和需求。
  在馆内展出的“宝光寺铜钟”、军粮经济秘符扇(复印件)和京鲁段运河源流图画轴长卷,是三大镇馆之宝。
  第二站:张家湾博物馆
  走上“通运桥”“穿梭”千年古城

  “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个说法,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这座古镇风韵独特,再加之曹雪芹与张家湾的种种联系,更增添了它的魅力。张家湾博物馆正是集运河文化、红学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镇级综合型博物馆。
  张家湾博物馆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分为两层展示空间。一层划分为:序厅、梦回古镇、运河史话、运河明珠、史海风云、红楼追梦六个区域。二层划分为:起航、蓄势、瞭望、文创产业产品展示、书律画韵、道德讲堂六个区域。
  这里既有运河里打捞上来的沉舟、巨大铁锚、精美瓷片,也有完全仿照原物按比例缩小打造的张家湾老城门和通运桥模型,更有1992年于张家湾出土的曹雪芹墓葬刻石这样的重量级文物,以及红学著述、红楼画册、红楼故事字画等众多的珍贵展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引入了智能科技展陈平台开发技术,通过液晶拼接屏、多通道数字沉浸式投影、叙事性光影浮雕墙、非触式虚拟翻书、虚拟人物对话、三维全数字古城虚拟漫游、史海风云内投光影系统、红学文化互动LED墙等高科技手段,有效解决了空间的限制,最大化地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使游客能够享受到“动耳聆听、动手体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全方位灵动观展效果。
  在三维全数字古城虚拟漫游区,参观者站在感应区内,就可以通过身体的晃动,“穿梭”在张家湾古城,古香古色的城墙,枝繁叶茂的老树,仿佛就在眼前。
  第三站:漷县镇榆林庄村史馆
  老照片老物件诉说村庄前世今生

  “岁月沧桑千百轮,运河沙暖绝烟尘。耕田造舍农家事,护水扬帆堤内人。独有榆林迎帝至,更开金口赐名新。榆钱展望神州梦,敢于桃花争一春。”漷县镇榆林庄村,作为被运河滋养的一个小村落,留下了不少与运河文化有关的故事,而村中的运河文化展馆,也成了村情民史的“博物馆”。
  该馆按时间顺序布展,把时间指针调到过去。《御赐榆林图》、《北运河水务钞官图》、《北运河开河祭祀图》三幅画作,反映了榆林庄与运河上的皇家文化、钞官文化、开河祭祀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展馆的中间位置,几张宣统时期的“委派书”和民国时期的“财政部执照”、“奖章执照”的复印件颇为显眼,这都是村民郝阔庭“压箱底”的“重要文件”,在得知村里要建运河文化展馆后,马上拿出供研究,并将复印件展示在馆内,也反映了榆林庄人200年来为大运河生态文明保护做出的努力。
  如今,随着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运河水越来越清澈,晨光下、夕阳中的运河,波光微荡,运河边的榆林庄村,亦如往日安静,这些都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在了馆内。
  而对未来,村里人也满怀憧憬。该展馆最后以一张大榆树的照片作为结束,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郝洪恩介绍,这样的设计不光是因为“榆树”与村名村史直接相关,同时也蕴含了村民的希望,就是让住在这里和来过这里的人,都过上‘余钱’满地的日子。
  第四站: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
  于声影体验中追忆青葱岁月

  “日本从世界各国进口原料,出口制品……”伴随着电影放映机吱吱的声音,一段上世纪的影像再次展现在参观者面前,光线粉红,声音清晰,不高的图像清晰度,恰是当年电影放映水平的真实体现。
  在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造型千奇百怪的收音机、电影机让人大饱眼福。展馆主要有收音机和电影机两个展厅,远至19世纪末,近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煤油灯光源手摇电影机、瓦斯光源电影机,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国内的,国外的,应有尽有,这些不同时期的收音机电影机藏品几乎囊括了收音机和电影机整个发展历史。
  进入电影机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HELIOS牌马型固定式电影放映机,这款电影机是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生产的35mm落地式电影机,因外型像马而独具特点。据介绍,这款电影机现世界仅有两台,除了该馆展出的这台外,另一台在美国博物馆,因此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在收音机展厅,一台“体型”庞大的收音机格外显眼,原来这是熊猫牌1502机型收唱两用机,它是南京无线电厂在共和国十年大庆时特别生产的纪念版,当时生产了1501、1502和1503三款收音机一共400台,专供中央领导,设计非常人性化,有防尘挡板,极具个性,现保存至今的极其稀少。
  为了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收音机和电影机文化,展馆内还设置了情景展示区和体验区。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刚走近“上世纪70年代广播站情景区”,该“广播站”就开始播音了。这是因为配备的感应装置,可以让参观者一经过,就会有相应的模拟声音或语言介绍。
  而在收音机和电影机两个展厅,都分别设有体验区,参观者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放映机放映老电影,或是听一段单田芳播讲的评书,或随着音乐一起哼唱任贤齐的《兄弟》,追忆青葱岁月。

2021/3/26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