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谈|通州区的“营”
  打开通州区行政区划地图,带"营"的地名很多,诸如中仓街道的上营、西营、东营,北苑街道的斗子营,永顺镇的南营房,宋庄镇的小营,漷县镇长陵营、吴(家)营、周起营,张家湾镇的马(家)营、牌楼营、柳(家)营、高(家)营,马驹桥镇的周(家)营、南小营,台湖镇的北小营、东下营、西下营、外郎营、玉甫上营、安定营、前营,潞城镇的东小营、前北营、后北营、大营、东前营,永乐店镇的熬硝营等27处。虽都带"营"字,但其形成不同,内涵事物不同。
  一、以姓为首的"营",是明初迁民所建村庄。洪武、永乐两朝为充实北京地区经济实力,以备防御蒙古兵入犯,自今山西、河北等省迁来几批穷苦农民进行屯垦,有军屯、民屯两种,军屯的农民以军队屯田形式设"营",七分守卫任务,三分种田任务,恰似以后的民兵。以管理某处营田的吏役命名,形成村落后就称"某家营"。新中国成立后,"家"字逐渐省去,简称"某营"。
  二、以蒙古族聚居地所建的村庄,都称"小营"。明初,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率领大兵北讨元廷,克通州,陷大都,将元朝统治者赶到长城之外,但许多蒙古族人在北京地区生活早已习惯,气候、地理环境都比蒙古草原优越,他们不愿意再回故乡,便投降明朝,有的甚至成为战将,帮助明军攻打蒙古兵。这些蒙古族人降明后被安置在通州旷野,边放牧边种田,形成村庄后被汉族人称为"鞑子小营",明显有歧视之意。清代,蒙古族人民归入大中华统一的国家,同时早先聚居的蒙古族人已经习染汉族文化,便改称"小营",前面的方向词是现在加上去的,为了便于区别。此外,永顺镇的上营原名蛮子营,是南方买卖人聚居之地,现在以其不雅而改称上营。
  三、通州驻军营地所形成的村庄,如前营、下营、东营、西营、北营、南营房之类,曾是明清驻军营地,形成村落后就以营地名称为村名。
  四、官员收租之地形成的村庄,如外郎营,即朝廷某部员外郎官员在此收租故名。

2021/4/9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