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绵延不绝的船工号子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是指通州到天津段运河的船工号子。它是运河船工为统一劳动步调、增加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歌品种,2006年入选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有句俗话
  北京城是漂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元代,大都的粮食、丝绸、茶叶、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大部分都是依赖大运河从南方向京城运输。到了明代,建设北京城的砖石木料,也是通过大运河运抵京城,于是老百姓就形象地说“北京城是随水漂来的”。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漂来的北京城”和通州运河漕运一度紧密相连。而通州运河号子,则是漕运不可缺少的元素。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种类众多,现在已搜集整理出10种22首,包括起锚号、摇橹号、出舱号、立桅号、跑篷号、拉纤号、闲号等等。其演唱形式除起锚号为齐唱外,其它都是一人领号众人应和的形式。
  船只通过运河,从北京去天津时是顺风顺流,只要摇橹就可以了。但反方向走的时候是逆流,这就需要船工拉纤。把船从天津拉到北京一般要一个星期,河两边都是光脚踩出来的野道。
  拉纤由领号指挥。领号必须得熟悉航道、水情,比如哪里有浅滩,哪里有漩涡,等等。一支拉纤队伍一般要6人以上,有头纤、二纤、三纤,还有尾纤。
  领号先喊“开船喽”,提醒大家背上纤;大家再和着“喔呀喔”,跟着号子的节奏,一步一步拉着走。船工号子的应用,让整个拉纤的过程轻松很多。
  北京通州早在秦代就有漕运活动。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漕运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每年运粮漕船有两万多艘,首尾衔接十几里,伴随浩浩荡荡宏伟船队的,就是那此起彼伏、气势磅礴的号子声。
  到了光绪年间,运河的主要补给河流——潮白河溃决改道。运河断了,朝廷改征粮为折扣银两,漕运废除,水运凋敞,陆路兴起,通州码头的地位逐渐减弱。但运河上的民间客货运输直到1943年运河因大旱断流时才停止,与漕运共兴衰的船工号子也逐渐消失。
  1987年,北京市对民族民间文艺进行集成工作,通州区文化馆的常富尧才又重新发现了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
  赵庆福,1930年出生在通州盐滩村(现新建村),祖辈都是村民。他在七八岁的时候就上船帮忙,耳濡目染学会了船工号子。
  赵庆福,1930年出生在通州盐滩村(现新建村),祖辈都是村民。他在七八岁的时候就上船帮忙,耳濡目染学会了船工号子。
  赵庆福说,他喊的船号是祖传的,是爷爷教会了姨父和爸爸,姨父和爸爸又教会了他。赵庆福的水上时光正是运河年代的末端。在当时,赵庆福是船上的领号人。
  赵义强是赵庆福的大儿子,日久天长也学会了运河号子,但他自认不如父亲喊得好,味道不是那么足。
  赵义强说,上世纪30年代水运衰落,1940年开始又赶上3年大旱,运河彻底断流,船工们都另谋职业,赵庆福也不例外。不过他日思夜想的还是那运河号子。
  赵庆福加入了桥梁工会,在密云水库修水库时,他用船工号子的曲调和节奏,加入自己编的新词,边打桩边喊号子。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河不像长江和黄河,运河是人工的,水特别稳,没有大风大浪,所以号子相对来讲也挺稳,所谓‘水稳号不急’;而且通州运河号子是‘北调含南腔’,词是北京话,但因为大运河贯通南北,北京这边也有很多南方的会馆,像扬州会馆、杭州会馆、苏州会馆、无锡会馆等,所以调子里会带点南方腔调。”赵义强介绍。
  船工号子还有一个特点叫“闲号独一份”。“闲号”是指调动大家的情绪。不仅是船工,还有给船工打杂的,还有旁边看热闹的,要不然一直死气沉沉的,尤其是从天津到北京这一段,过去河两边没什么景观,非常单调,需要船工号子来调剂调剂。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眼下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人要拜赵庆福为师。赵庆福说,自己全家都会唱船工号子,他决心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一代代地传下去。
  大运河的历史有多久
  运河上的号子就唱了多久
  伴随着大运河的衰落
  船工号子如今更多地成为了
  一种文化记忆
  我们也希望这种记忆
  能长久地留在历史长河中
  通州船工运河号子
  如今已经是“非遗”
  成为运河文化历史符号
  经过百年传承
  当年喊号的年轻小伙
  如今已是年近九旬的耄耋老人
  但喊起号来依然字正腔圆
  令人欣喜的是
  成套的运河号子
  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而是在一代代传承着

2021/5/18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