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之三士庙(第19期)
  大运河作为人类伟大工程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7月1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大运河文化带时强调,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历经千年、绵延百里、贯穿古今、融汇南北,是大运河遗产最丰富、最厚重、最精华、最特色的区段之一,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带您了解通州独一无二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请和小文一起去看看通州不可移动文物三士庙的前世今生
  三士庙
  年代:清、中华民国、2004年
  地址:通州区张家湾镇陆辛庄村东北部
  范围:南、北临街,西临民居,东临古塘
  建筑面积:639平方米
  1989年5月被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崇奉黄老之学,尊黄帝为始祖,以老子为道祖。老子《道德经》被广为传播,不管世间上士(士之贤者为上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中等智慧之人士,“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下愚之人,“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均可至此庙闻道,并祈祷太上老君保佑,故名“三士庙”。
  是庙创建于明初,为陆氏迁移新村,创立陆辛庄(陆家新庄)后不久所建。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前殿,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修正殿,1924年增建后罩楼玉皇阁,大乡办公处所于此。
  新中国成立前,曾将部分殿堂辟作本村初级小学校舍。新中国成立后,由陆辛庄乡公所占用该庙后院,小学校占用前院;1958年后,易为生产大队办公室;“文革”期间全为小学校使用;1997年小学校迁走,三士庙被先后租给私人企业使用,部分成为习武用房。因年久失修,破毁严重,但庙之主体建筑尚完整存在。2002—2004年,提高庙宇地基,按原规模原形制重修。
  是庙南向,三进院落。山门、东西角门各一座。前殿三间,供奉关帝,硬山筒瓦调大脊,脊为筒瓦砌成,砖雕墀头,前后廊推出,彻上明造,五架梁,方砖墁地。西耳房两间,硬山筒瓦卷棚顶,后均改为玻璃门窗。正殿三间,供奉娘娘,形制同关帝殿,东西耳房各两间,与前殿者同,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合瓦元宝顶,前后廊,六架梁,金柱直顶单步梁。后殿三间二层,为玉皇阁,山、脊、顶同前二重殿,前出廊,木地板,通天柱,旋子彩画,上层设二抹直棂勾栏,五抹正交斜棂隔扇门窗各六扇,东次间前设木制扶手阶梯,东西耳房各两间,与前者同,东西配殿各三间,无廊,其他与前者同。东配殿南山外东围墙设旁门一间,硬山筒瓦清水脊,对扇木门。正殿东次间前廊立有重修三士庙娘娘殿记碑一通,记述了重修之事,尾款曰“光绪二十三年重修”。前院内今余一株国槐。此庙原是通州乡间较大而纯正的道教庙宇,与大多数农村庙宇都是佛道共祀的情况不同,体现了该村崇尚道教的习俗至盛,表明了信仰民俗的个性,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2021/6/18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