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故事丛书》之《 说说延芳淀皇苑那些事儿》第104期
  古通州的发展,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发和漕运的兴起,以及随漕运而来的商流、客流。金代通州(辖潞、三河两县)民户不满3.5万,人口不满10万。但在其后800年间,则以漕运中枢、水陆都会的地位和作用,一跃成为中国民城。
  在漕运年代,通州城外运河沿岸,分布着东关、北关与两关之间三个商务码头和大棚村客运码头,此外还有张家湾城边的客运码头。那时候通州是漕运、仓储、京东行政中心,经济、贸易、文化繁荣,被称为“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本书介绍了《潞河督运图》、张家湾漕运码头、通州石坝剥运码头、通州的漕运会馆、通州漕运文物等,将通州的漕运故事娓娓道来。
通州故事丛书
  图片近年来,在通州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文化工作者系统梳理了通州历史文化,先后出版了《北京城市副中心 · 通州历史文化丛书》(三卷)、《北京城市副中心 · 通州历史文化遗产精粹》、《通州历史舆图》、《漕帮秘籍》等, 让更多的人了解通州历史,了解通州运河文化。2018 年,挖掘整理通州运河文化遗产专项研究成果《大运河文化带 · 通州故事丛书》通俗读本,丛书共 10 册。
  1说说三庙一塔那些事儿
  2说说通州水系那些事儿
  3说说漕运码头那些事儿
  4说说漕运仓储那些事儿
  5说说张家湾古镇那些事儿
  6说说安清漕帮那些事儿
  7说说延芳淀皇苑那些事儿
  8说说延芳淀皇苑那些事儿
  9说说老通州洋人那些事儿
  10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
本期小文继续给您带来《 说说延芳淀皇苑那些事儿》之沧海桑田(下)
  元朝再升金中都为大一统中国的首都,使这里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空前提高,但面对一片居民空寥的土地,元朝向大都的移民也是必不可少的。元世祖忽必烈称帝之初,即开始在今北京地区大搞移民屯田,还在其率兵征宋时,即命左丞(总辖吏、户、礼三部)张文谦带领南宋降民两万北归屯田,后又“诏山东经略司徙胶、莱、莒、密之民及灶户居内地”,诏令送给新民耕牛,“使种水田”(《元史·本纪·世祖二》),这是民屯。还选兵丁“于燕京近郊屯驻”(《元史·本纪·世祖一》),至元元年(1264年)正月癸巳“以益都武卫亲军千人屯田燕京,官给牛具”(《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八·元纪二》),这是军屯。此外,元朝对大都移民还有商屯、犯屯等,许多蒙古流民、色目人甚至罪犯都来到大都,今北京地区的回民聚落大多形成于元代。
  辽、金两朝对今北京地区的移民屯垦,对延芳淀的影响不那么直接,因为延芳淀作为当时的皇家苑囿,理所当然会受到保护。但自元以来,这种影响就开始加大了,虽然延芳淀分散成几处飞放泊,依然是元朝皇族飞放捺钵之地,总是自然陆地增多,开垦耕种也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至元十三年(1276年),漷阴县升制漷州,州治一开始设在柳林,同时在这里设置的还有大都营田提举司,说明州域内已有不少可屯之地。今这一地区村名尾字带“务”“府”“甫”等字的村庄,多为当时屯民所建。元朝前期这种影响还不很严重,到了元朝末期,南方各处起义不断,运河漕运受阻,需要在大都周边扩大垦荒以生产大都必需的粮食,那也就顾不得捺钵地了,所以对原延芳淀地区大兴屯垦,那是在元末就已经开始了的。
  元朝灭亡,今北京地区又一次居住民大换血,原来以蒙古族为主的民众,绝大多数都逃回了北方大漠,留下的是一片片蒙古人的坟茔——鞑靼坟。明朝军队占领今北京地区,基于对元人的民族仇恨,把他们赶回大漠还不解气,又烧毁了很多蒙古民居和建筑,包括元朝曾经的皇家苑囿。他们不仅将元代的柳林行宫付之一炬,连原延芳淀遗存的自辽以来的皇家捺钵行宫,也大多一把火烧了,留下的只是数处残垣断壁。这种情况不仅表达了明军对元朝统治者的痛恨,也说明大都城外当时又已是人迹寥然了。
  不过赶走了蒙古人,北京当时又不再是首都,但北京地区的战略地位仍然重要,残元势力虽逃回漠北,却仍然觊觎中原,威胁北平(今北京)。所以明朝初期,虽然建都南京,但北平仍然是北陲边防重地,在北平府域内仍驻守大量军队。

  但北平地区饱经战乱,明初人烟稀少荒田连片,大量军需从哪里来?此时运河失修,江南粮米难以北输,也只有自力更生一条路可行。于是,明初向今北京地区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开始了,明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乙巳,“徙山后(即太行山之右,指今山西省)民万七千户屯北平”;四月一月之间又“徙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北平府管内之地),又徙沙漠(蒙古族所居沙漠地区)遗民(顺从的蒙古人,即蒙古降民,其中有些就是从元大都逃回去的人)三万二千户屯北平”(以上出自《明史·太祖本纪》)。这是洪武年间三次向今北京地区移民。
  移民还要加强管理,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辛卯,朱元璋下令“景川侯曹震、营阳侯杨璟、永城侯恭显屯田北平”(《明史·太祖本纪》),受命来北平府管理屯田官员的职衔较高,且专掌北平府内屯田事务,说明了朝廷对北平府屯田事的高度重视。原延芳淀地区更是此次屯田的重点区域,故当时在今张家湾镇样田村设“样田”,由屯田官员示范耕种、管理和收获,以这一地区各种粮食作物亩产标准来制定税额。“样田”村名由此而来,今村东有两块耕地分别称“大棋盘”和“小棋盘”,就是当时征税的“样板田”,可见当时移民管理之细致、严格。
  这还不够,建文四年(1402年,又称洪武三十五年)九月乙未,再“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明史·太祖本纪》),且给以优惠政策,即赐予迁民路费与垦种费用,同时“复五年”,即免除五年赋税。接着永乐元年(1403年)八月己巳,“发流罪以下垦北京田”,即将判流放罪以下的犯人迁到北京开垦荒地,也就是所谓“犯屯”。甲戌“徙直隶(江南省)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二年(1404年)九月丁卯,“徙山西万户实北京”;三年(1405年)九月丁巳,再“徙山西民万户实北京”(以上出自《明史·成祖本纪》)。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军屯”。
  明朝前期,北平地区经过前后共七次比较大规模的移民,再加上军屯,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大增加,不仅恢复了原有规模,比之元大都时人更多了。因为原延芳淀地区以前是皇家苑囿屯垦禁区,现在也被开放屯垦,故这里吸纳了很多人。据《明太祖实录》,当时漷州范围内设立了九屯移民村庄,永和屯就是其中之一,今这一地区村庄布局雏形奠基于此时。一直被用作皇家苑囿而受到保护的原延芳淀都被屯垦了,北京地区也就不需要继续移民,故“自是以后,移徙者鲜矣”(《明史·食货》)。
  明朝直接灭亡于李自成之手。清初,北京地区并没有发生太惨烈的战事,虽然清初这一地区也实行了圈地,原住民大多依附了满族地主,流亡数量不是很大,又有部分满族人补充进来,所以这一次改朝换代,对北京地区原住民冲击最小。今北京地区居民祖先,大多为明初移民。不过圈地还是造成了一些变动,原住民房屋田产被满族地主圈占,他们中的很多人只能搬出老村另建新庄。今这一地区村名中间带“新”或“辛”字的,大多因此而来。老村新主新庄旧人,总也强过背井离乡。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民国而今,北京地区的居民状况就变动不大了,这一地区今天的村庄格局基本沿袭于清代。
  曾经浩瀚的延芳淀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它沧海桑田的变迁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元末明初的移民屯垦,其次就是人工运河造成的水量缩减,再次还有太行山和燕山森林植被破坏。这最后的原因元初时也骤然剧烈起来。修建元大都砍伐了其周边山区大量的林木,植被自然修复的速度再也跟不上人类破坏的脚步……野生人参是众所周知的名贵药材,提到它的产地今人立刻就会想到长白山。可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赫然有这样的记载:“人参,生上党及辽东。”上党即今山西长治。长治旧名潞州、上党,《潞安府志》中也有类似记载:“古有人参,而后绝。”原来太行山也曾产野生人参,当大片的原始森林消失后,野生人参从此就见不到了,可见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多么可怕。
  曾经作为皇家“春水”捺钵的延芳淀没了,皇家还会找到新的畋猎乐园,但在北京地区,这种地方已经很难找了。还好,延芳淀最初更广阔的淀野范围还包括今天的南海子。明朝迁都北京后,南海子继续被皇家占为苑囿,因而受到保护,清朝更是为它筑起了宫墙,成为皇家禁苑,但当清朝灭亡后,南海子也开始迎来了移民屯垦……

2021/8/3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