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文化】通州旧时商业发达的历史见证——宝通银号
  “通州文化探寻”前几期文章中,我们曾多次提到,位于运河最北端的通州,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要塞。作为经济和金融重地,自然要有金融换兑场所,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宝通银号,就是通州金融业发达的见证。

  因需而立,与国家时运联系紧密
  宝通银号位于通州旧城北大街南段东侧,是一座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
  银号即钱庄,是我国早期银行雏形。
  通州为大运河北端的水陆要塞,南北方物资在这里交易,钱币流通业务量巨大。因需求量大,所以通州相较其他地区更早的产生经济组织银号。
  银号起名为“宝通”,取意为金钱交流不滞、亨通互利。
  宝通银号于清代创建,民国时期重修。
  1935年12月,在日寇特务机关操纵控制下的伪冀东政府成立后,在通州设立冀东政府银行,为日寇掠夺华北物资、输入日本产品、打击民族工业效劳,宝通银号由此被迫关闭。
  同时在日寇侵华时期,此银号被日寇强占,成为日寇特殊“妓院”——慰安妇所。
  1958年,曾设为通州区图书馆,后由商业局所属门市使用。
  在2007年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被要求在旧城改造规划中予以保护,落实。
  建筑设计寓意美好,反映时代特点
  宝通银号现位于副中心核心商务区内,紧挨着施工围栏,与周围环境相比格外显眼,所以路过北大街一眼就能看到。
  建筑的一层被施工围栏包围着,二层外侧则可以直观地看到。
  据了解,这里是通州城中老字号铺面房建筑风格的典型,反映通州商业建筑文化的时代特点,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小楼为西向勾连搭二卷,小式作法,面阔四间,进深四间,高约10米。
  硬山,前卷筒瓦箍头脊,浮雕折枝牡丹墀头,示富贵意。后卷合瓦元宝脊,示金钱堆满意。上层中两间前出廊,外两间吞廊。挑尖梁头雕霸王拳,示款项卫护严密。后改六抹玻璃隔扇,间各六扇,后吊木骨苇箔顶,前出木制护栏,木地板。下层挑尖梁方端,端钉浮雕万字不露头纹挂檐板,示财源不断意,上出叠涩式上展砖砌平檐,后改玻璃门窗。
  古代“银行”的分类与作用
  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
  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
  1933年,货币单位废"两"为"元"。当时因银两和银元并用,其间必须有个折合率。洋厘的折合率每天由钱业公会分早,午两市开出公布,升降由当天市场上银元供需变化而变化。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
  宝通银号乃是通州运河商业、金融文化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它的历史,似乎让我们穿越到了那个船只交错穿行、岸边热闹繁忙的漕运码头,那是属于通州、属于大运河的繁荣光景……

2021/8/20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