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北京“面人汤”:面人就是面神
通州,因为一条大运河
让这里成为了文化集聚地
几经转变后
那些由大运河带来的文化
逐渐成为了通州文化
面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
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形式
北京通州“面人汤”的面塑艺术
便是其流派之一
今天为您介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人汤”
什么是面人
  面人也称面塑、面花、江米人,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
  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有了面塑艺术的雏形。
  “捏面人、画糖圈,吃了没玩的,玩了没吃的……”南宋《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
自学成才  开宗立派
  北京通州“面人汤”面塑形成于清末,创始人是汤子博先生(1882-1971)。
  汤子博,1882年生于通州新城南街。先生少喜绘塑,兴趣广泛,对医、儒、释、道、禅均有研究。
  清末在通州万寿宫偶遇山东面塑艺人,颇感兴趣,遂购其面团,潜心研习面塑,终有所成。
  他将传统“签举式”玩偶改革成“托板式”面塑艺术品,更创新了核桃面人艺术珍品。
  汤氏面塑独具特色,人物神态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精细所致,能在半个核桃里塑造27个人物,堪称艺术绝品。
  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汤子博工作室,从此“面人汤”从民间登上艺术殿堂。
  汤子博先生为发展民族工艺美术事业勤奋创作,默默奉献毕生精力。其作品多被选为国家礼品并常参加国内外展览,曾获“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奖章。
汤家面人 生动传神
  “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
  先生成长于艺术之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幼工诗文,善绘画,得父真传,对面塑艺术承上启下,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总结、创新、发展,使面塑艺术更具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
  其著作有《面塑大师汤子博画稿》《面塑制作》《中华民间艺术大观》《北美印第安艺术史》等。

(图片来源:北京非遗中心。侵权即删)
  “过去的面人多是用竹签举着的孙悟空、猪八戒,是哄孩子玩的。我父亲做的面人儿不仅形象新颖,神态、体态逼真,还立在木板上。既有戏里的霸王、虞姬,也有《聊斋》《红楼梦》里的书卷人物,还有李白、杜甫等古代名人。他总和我说,面塑须以传神为创作法则,‘面人就是面神’,‘神’比‘形’更重要。”与人聊到他最熟悉的面人、聊起他的父亲时,汤夙国便会精神焕发、声若洪钟地侃侃而谈。

(图片来源:北京非遗中心。侵权即删)
  汤夙国曾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20多个国家进行访问、讲学、举办展览,对宣传民族文化、增进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来源:北京非遗中心。侵权即删)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汤夙国先生“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5年3月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因病医治无效离世,享年84岁。汤老先生的离世,是中国民间艺术界的一大损失。
  “面人汤”有了艺术馆
  运河文化育英才,古老的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物化天宝、人杰地灵。享誉海内外的汤氏面塑艺术就起源于通州,是运河文化孕育的艺术奇葩。

(图片来源:通州八大游。侵权即删)
  2007年,通州建立了“面人汤艺术馆”,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打响了头一炮。
  建立“面人汤艺术馆”,旨在弘扬运河文化,展示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座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的艺术馆免费供公众参观。

(图片来源:通州八大游。侵权即删)
  面人珍品集中体现了通州特有的丰富文化底蕴,是通州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系列中的第一步具体举措,向世人展示通州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

2021/8/20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