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之京津公路路亭(第36期)
  大运河作为人类伟大工程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7月1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大运河文化带时强调,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历经千年、绵延百里、贯穿古今、融汇南北,是大运河遗产最丰富、最厚重、最精华、最特色的区段之一,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带您了解通州独一无二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
请和小文一起
去看看通州不可移动文物
中仓仓墙遗址
的前世今生
中仓仓墙遗址

  年代:明永乐年间
  地址:通州区中仓街道中仓路街10号
  范围:东临南大街西侧居民区,西临中仓路,南临悟仙观胡同北侧居民区,北临西大街
  2001年被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明永乐年间,为储放军用粮饷,朝廷于通州创建了三座大型漕仓,总称“通仓”。因此仓居中,故称“中仓”。明正统元年(1436)定名为“大运中仓”,供应守卫北京与长城部队的粮饷;隆庆三年(1569),大运东仓并入此仓。清乾隆十八年(1753),大运南仓部分仓廒亦并入此仓,使得此仓规模在京、通11仓群中跃居第二(首位是通州西仓)。在清代,通仓又为北京八旗官兵及王府贵族领取俸粮之所。此仓围砌城砖砖墙,周长1237米。设收纳水上转运漕粮的南门、陆上转运漕粮的东门与支放漕粮的北门。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通州时驻扎在此。次年,北运河停漕,此仓废弃,后为军阀部队占用。1935年12月,日寇驻通特务机关设于此。
  新中国成立后,此仓为解放军某部所用,拆改已尽,仅余仓墙残段约150米;仓场遗址内散存一些巨大古镜式柱础、石碾、台基条石等仓廒厅舍建筑构件,北墙外保存古槐一株、仓神庙碑身一块。

2021/11/22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