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第45期)
  大运河作为人类伟大工程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7月1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大运河文化带时强调,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历经千年、绵延百里、贯穿古今、融汇南北,是大运河遗产最丰富、最厚重、最精华、最特色的区段之一,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带您了解通州独一无二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通州里二泗小车会

  在20世纪初期,里二泗每年有两次庙会,一次是农历正月十四、十五两天,一次是农历五月初一。庙会日,十里八乡的百姓来这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谐稳定、四季平安”。各种民间文艺团体也自发地云集于此,表演各种花会。表演团体达到了几十个。里二泗小车会就是那时组建的一支民间文艺团队,且一代代延续至今。小车会亦称太平车,最早兴起于汉代。木质车架,外蒙布,布上画车轮,车架套系在表演者腰间,如女子坐车状。另一人推车,通过推车赶路、上山过桥等动作,载歌载舞异常热闹。辅助角色有先生、傻小子、鼓乐伴奏等25人。里二泗小车会在韩德成、张子珍、王淑芹的组织和领导下,多年来坚持排练,现有会员20余人。他们曾到过20多个村镇演出,参加过奥运圣火传递、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通州小吃节、三义庙、顺义花会比赛等活动。
  通州官夯号

  夯号也称作“夯歌”,伴随着打夯劳动而产生。它节奏感强,能使夯者用力一致,也能缓解劳累。在通州马驹桥地区,西后街的夯号非常有名。据村中老人讲,距今200多年前(清嘉庆年间),西后街村一名叫杨富喜的村民,在北京兴隆木厂为皇家做土工工程,学会了土工打夯时唱的夯号,在回家时便教与乡亲们。自此,西后街村做土工活的土工便唱起了夯号。因来源于官家工地,故称“官夯号”。

  西后街的土工工匠,从杨富喜那一代算起,传到今天已是第六代了。如今健在的夯歌领唱者(称为“送号人”),有现年79岁的李金普先生,89岁的高吉庆老人和79岁的王进祥先生。西后街所流行的夯歌共有二三十段之多,其中有《关黄对刀》《王天宝住鄚州》等。西后街有高桥会,有时也借用高桥会的唱词当作夯歌唱词。
  李氏续家谱习俗

  漷县镇李辛庄村现有村民400多户,1100多人,其中李氏家族占村总人口数的95%。传承600年的《李氏族谱》,现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李氏家族中,且现在还有续谱人。李氏族谱起源于明初永乐年间,至今约有600年的历史。原族谱初始记载从明永乐年间的李伯仁起,直至1944年春最后一次续谱止。续谱时,先由李氏家族中有文化、德高望重的老中青10人左右组成班子,一次修续,一般要花三年左右时间。自嘉庆二年春续修族谱后,每隔30年左右续谱一次。1944年春至1985年之间续谱中断。1985年,由第二十一代传人李恩俊一人着手补续族谱。由于一人能力、精力所限,补续的族谱只记男不记女。补续族谱中传续人出生日期截止于1998年年底。至今累计记载六万五千余字。

2021/12/10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