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探访通州北齐古长城遗址
  在古城通州,有一道距今1400多年的北齐古长城遗址。
  看到这条信息,一般人都不会相信,本人也是将信将疑:在华北大平原上的通州,怎么会有长城遗址?而且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真是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11月初,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笔者乘车走路,探访了这个古长城遗址。北齐古长城遗址,地处通州老城南关外,玉桥西路与西营前街交叉口东南50米即是。
  这里就是古长城遗址吗?会不会搞错?哪里有长城的模样。我看到的是玉桥西路东侧有一个土岗,土岗的外侧有六菱形砖砌的护坡,土岗向南延伸百余米,到京哈铁路桥止。拾简陋的台阶而上,只见不宽的土岗上,有十几间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规则的、陈旧的砖房。驻足观看,一个小院大门上有手写的55号门牌,另一家门上有一块饱经风霜的红底白字的门牌:窑厂村40号。土岗上没有正规的路,只有常年累月人们踩出的土路,坑洼不平。土岗的里侧,有粗大的榆树从土岗底部钻出,灌木滋生,护坡用碎砖头支撑着,真担心它是否经得起长年的雨水冲刷和岁月的洗礼摧残。
  眼前所见,就是传说中的北齐长城遗址吗?回答是不容置疑的。根据就是土岗前矗立的两块不太起眼的文保碑,一块文保碑上写着:“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北齐土长城遗址,北京市通州区政府二零零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公布,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委员会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立”。另一块碑文上写着:“北齐土长城遗址位于通州区永顺镇南部窑厂村。北齐天保年间,为保护北方军事重镇蓟城和首都邺城安全,在万里长城之内修筑一道重城(城墙),此城从今北京昌平区开始向东南方向沿温水(温榆河)、潞水(潞河、北运河)右岸修筑,中经今顺义区、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长达400里。今仅存通州窑厂村一段遗址,长150米,基宽15至17米,残高3至5米,残顶宽5至10米不等,十分壮观”。
  看到这个文保碑上所书,人们不禁会问,北齐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朝代?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历经六帝,只存在了二十八年。二十八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而这个北齐,却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北齐于550年建国,都城邺城,史称北齐。北齐当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其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等北方游牧民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鼎盛,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也相当发达。
  说仅仅存世二十八年的北齐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是因其在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和防御西部的北周,曾先后在中国的北部和西部多次修筑过长城,规模之大,仅次于秦、汉长城。北齐长城主要修建了三段,共修筑了六次。北京地区现存长城遗址很多是北齐始建,明代重建的。雄伟、险峻闻名于世的古北口长城,司马台长城,箭扣长城,慕田峪长城,都是在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目前尚存的北齐长城,更多的是一些简单的石垒城垣,墙体低矮,倾圮十分严重,但依然蜿蜒分布在高山峻岭之中。
  那么通州段的长城又是何时修建的呢?
  天保八年(557年),北齐自昌平长城向东南修筑一条土长城,中径狐奴(今顺义),潞县(今通州)、雍奴(今武清),直至海河。此重城与他处长城借山峦之险不同,而是傍河而行,先骈温榆河至通,再顺潞河(笥沟,今港沟河)至天津,河为第一道防线,城为第二道防线,河城相济,水陆相依,防范功能备致。当时通州还为潞县。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天宝元年(公元550年)高阳建北齐,潞县为北齐属地,废潞郡,隶渔阳郡,并为渔阳郡治所所在。据传,潞县治所于北齐期间迁至今通州镇。由此可知,潞县当时为渔阳郡治所,其安全得益于潞河(大运河)和土长城双重的护卫。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此长城失去存在意义,便开始平除之。明初,通州城区扩大,居民骤增,又迁民屯田,人丁渐旺,需建民房甚多,遂在关厢与乡间建窑烧砖,以供需求。建在通州南关厢之窑厂,取用土长城熟土烧砖,坚固耐用。窑工在城顶建房以避水患,渐成村落。也正是因为长城上的几十户住户,才保存下这段一百多米的长城,迢迢四百里北齐长城也仅存此处遗址, 别处则荡然不见。
  徜徉于这个距今近1500年、仅存的北齐土长城遗址,笔者思绪万千,感触良多。眼前,似看见着蜿蜒四百里的古长城上,旌旗蔽日,战鼓擂鸣。身披寒甲的将士,枕戈待旦,横刀立马,守护着华北平原的大好河山。忆古抚今,看到遗址现状,不容乐观,周边垃圾遍地,前景堪忧。建议有关部门,从保护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重新认识北齐古长城遗址的历史地位和文物价值。从整体上考虑,从长远着手,对遗址旁的窑厂村整体腾退,修建北齐长城遗址公园,保护遗址。同时给周围百姓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2021/12/16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