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说说大光楼的三个身份

说说大光楼的三个身份
文/刘瑞
大光楼/张寅生摄
  嵌在绵延千里中国大运河最北端的通州大光楼,地基夯筑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通州这块膏腴之壤。“东有潞河通海,西有长城蓦山,南望朱雀林兼临河古戍,北有玄武垒至潞津古关。”地接华北地区的太行、燕山山脉,以自然编织的潮河、浑水为衣襟,以人工编造的通惠河、大运河为衣带。上拱京阙,下控天津,地博大以爽垲,势雄伟而广平。人文历史赋予这一地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灵魂物语,潜移默化地深深影响通州人们日常生活中秉承的处世哲学,成为美德城市的楷模。在这座美德城市的光环笼罩下,大光楼以“自上下下,其道大光”的自律,履行着历史赋予它的三个身份。
  第一个身份——验粮楼
  通州大光楼,始建于具体什么时间?官方史书中没有准确的记载。光绪《通州志》载:“大光楼俗名坝楼,在州北关外,始建失考,同治十一年重修。”清康熙甲戌进士陈豫朋《石坝大光楼行》文载:“旧有楼在坝之脊”也没有明确建楼的具体时间。现在有些文章推断为明嘉靖七年(1528),是依据明代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吴仲,嘉靖七年督建通州石坝时附带的漕运基础设施之一。
  大光楼始建于明代,毋庸置疑。大光楼是漕运时代产物,是管理漕运官吏处理漕务之所,历史上它有四个名字,正名大光楼,就其功能而言名验粮楼,又因建在石坝高岗处又名坝楼,另一个名字因通惠河、大运河相伴也叫河楼。
  大光楼的建筑外形,依据光绪《通州志·城池》图示,与同时代建成的城内钟鼓楼相似。楼层建在带有拱券式门洞基座上,上下两层,上层带有回廊。歇山脊,单层双滴水,面阔3间,进深3间。瓮基下的拱卷形门洞,供人穿行。楼高没有准确数据,民间有“楼高逾城”之说。通州旧城高,志书中说法不一,明·嘉靖《通州志略·城池》载:“高四丈六尺。”;清·康熙《通州志·旧城》载:“连垛墙高三丈五尺。”不管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楼高应该在10米以上。
  大光楼是谁赐的名?史料没有记载,但其含意深远,蕴藏着深厚的运河文化。大光楼楼名匾额嵌在二层楼檐之下,清人陈豫朋《石坝大光楼行》有明确的描述:“檐额题名本易彖,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大光楼的“大光”二字,取自《周易·益卦》:“益,损上益下,民说无誓,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正中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其含义,告诫官员要谨记减省于上,增之于下,民众就会无限欣喜,从上施利于下,其道义就能大放光芒;以及大光楼建在内外河交叉正中,利于舟楫上下通畅。(通惠河又称“内河,也叫里河”,大运河又称“外河,也叫外漕河”。)
  大光楼的始建,离不开一个人的功绩。明嘉靖六年(1527),巡按监察御史吴仲奉旨巡视通州仓后,对整修通惠河提呈奏议,明世宗朱厚熜力排众议,批准其奏议。吴仲经过实地勘察,自荐主持施工,于嘉靖七年(1528)二月动工,三个月后竣工。对通惠河大通桥至通州一带河道、桥梁、闸坝、堤岸等进行了修造,并对普济闸下游河道进行了调整,放弃元代旧有河道,沿金代闸河旧道向东开浚,至通州城北门外入北运河。在通惠河入北运河口南侧,新建一座石坝并配有相应的辅助设施,大光楼也许就是辅助设施其中之一。
  史籍文献中,专写大光楼的文章不多,清人陈豫朋《石坝大光楼行》算是传世佳作。文章写明了大光楼第二个名字验粮楼的身份:
  文:石坝在州城北,七省正兑漕米运京仓者从此盘入通惠河,岁计二百四十四万石有奇,扛夫喧轰昼夜不息,日以起运三万石为率,专责经纪百人董之,而纷纭倥偬,委曲繁重,事杂弊多,使者必亲临督核焉。旧有楼在坝之脊颜曰:“大光”取易卦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之义。背城面楼,突兀轩敞,蓟郡盘山诸峰出没隐见于槛前,如列屏,如绾髻,阴晴寒暑千态万状。虽驰驱鞅掌未获尽领,然,当纵目流连游心物外,未尝不注意华胥睥睨羽人也。
  崇阑杰阁悬巍昂,向背两水流洋洋。
  檐额题名本易彖,自上下下道大光。
  俯睇操舟昏继旦,太仓正兑供支散。
  江淮河汉津程遥,肩负千夫声力悍。
  漕官桓桓漕丁骈,百家胥卒蚁赴膻。
  弊之丛薮利之壑,厘剔漫欲宽笞鞭。
  三万余石日汲汲,乌兔安得长縆絷。
  渚禽汀树烟云浮,好景当楼不暇及。
  惟有盘山叠嶂排青屏,攒眉频送双眸青。
  诗译:.带有高栏的大光楼,巍昂在石坝上,身旁傍有常年奔流不息的通惠河、北运河。楼檐下悬挂的楼名,来自易彖:“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凭栏俯瞰楼下日夜奔忙,累得昏昏沉沉的漕役,进进出出地运送京仓的漕粮。来自南方的勇猛彪悍纤夫,他们呼喊的运河号子响彻云霄。耀武扬威的漕官和服徭役的漕丁聚集于此,还簇拥着一些小官吏。官场上营私舞弊的现象,像河边长的草如此茂盛,贪腐的钱财像河沟欲壑难填平。当务之急要尽快清除这些官场舞弊和贪腐现象,怂恿放纵这些现象的人应该挨鞭子。每天三万余担的漕粮,急于运往漕仓,不能耽搁时间。登上大光楼还看到河中央有块小陆地,许多禽鸟在此栖息。水边平地处的树丛,萦绕着淡淡的浮雾。如此令人神游的美景,来不及品味欣赏,便要匆匆离去。唯有远处的盘山呈现的层层屏障景象,积聚眉梢,频频送往双目,使人永久不能忘怀。
  历代描写通州的诗文很多,专写大光楼的诗文极少。清代诗人李焕文作《潞河八景·万舟骈集》提到:
  雄关纵目大光楼,八省军门此筑驺。
  玉粒香秔齐挽粟,吴头楚尾竞停舟。
  帆樯林立人如蚁,灯火星罗浪泊鸥。
  万国梯航兼贡献,宝夷蛮女尽怀柔。
  诗译:雄关:在此一语双关。即指燕都,又指中国八大雄关之一的居庸关。《警世通言》:“说起燕都形势,北倚雄关……。” 站在燕都(今北京),极目远望通州大光楼,八省(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军门(提督、总兵、巡抚)在此兴建停靠马匹车驾的场所。此处挽留住南方八省运来的香秔玉粒(指南方运来的粮食),以及吴头楚尾的船只(吴头楚尾是指江西省北部和安徽省西南部,这两处境内春秋时期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故有吴头楚尾之称)。停靠在大光楼周边舟楫上的桅杆像树木一样樯杆如簇,码头上往来穿梭的人群像蚂蚁群一样繁多,昼夜奔忙。此处的灯火星罗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还有许多的鸥鸟穿梭于此,衔觅岸边遗留下的粮食。万国,是一个多义词,这里指长途跋涉的朝鲜、日本、琉球等国使臣,匆匆忙忙弃船登岸进京奉贡。尊贵的东夷蛮女(元代称东南部的汉人为蛮人)尽揽在这块风水宝地怀中。
  人们一般认为,大光楼就是官吏处理漕务的办公楼。殊不知它还是官吏们弦歌乐舞,休闲娱乐的场所。康熙癸酉举人,官内阁中书,张埙在大光楼上题诗:“楼中绝好仙人宅,楼下人歌得宝歌。云水倚栏思独立,那知官事急如梭。”另外朝鲜使臣朴永远撰《燕槎录》也提到:“春晴碧玉漾新流,来泊江南万里舟。直到梨花明月夜,弦歌多在大光楼。”
  大光楼作为其第一个身份验粮楼,服务着明清两代大运河这条经济大动脉。几百年来聆听着石坝码头上扛夫喧轰,昼夜不息嘈杂的喧闹声。挽留住纤夫漕役健硕的背影,催促着赶路的商贾行旅和外国使臣匆匆脚步,见证着莘莘士子们虔诚地从这里走进科举考场,走向他们的宦海生涯。
  大光楼与中华大地上其它历史文化名楼的张扬不同,一直收敛着自身的光芒,把家国情怀搂揽于自身内,同时也期待着那些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登楼望远,揭开自己另外一层身份的面纱。
  第二个身份——观景楼
  华夏大地上有许多名楼,这些名楼有的用于军事,有的用于藏书,有的用于报时,有的用于礼佛,有的用于文教,有的用于戏楼,有的是多种功能兼而有之。千百年来,这些名楼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楼阁,履行着它们初建时的义务。如:武汉的黄鹤楼,是三国期间孙权因军事上的需要而建的楼;洞庭边上的岳阳楼,是三国期间孙权手下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时,在洞庭湖连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巴丘城建的“阅军楼”;江苏镇江的北固楼,最初是储藏军用物资用的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楼都是因文人骚客登楼赏景,抒发自己的人文情感与哲思,给世人留下了令人津津乐道的千古名句以及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也使这些名不转经传的楼阁,成为中华大地上的文化名楼。
  登上黄鹤楼,会不由想起崔浩题诗李白搁笔的传说,轻轻吟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上岳阳楼,看皓月千里,浮光跃金,会被范仲淹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感染;登上北固楼会不由吟诵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词句。文人的光顾,使得这些名楼从原来军事用处的身份转变为观景楼。文人骚客赋予了楼阁其文化内涵,楼阁的灵魂是文化,只有成为文化名楼,楼阁才能鲜活起来。
  真正使大光楼从功能楼转变为观景楼,应该感谢清·乾隆皇帝。
  清·乾隆皇帝东陵祭祖,途经通州曾在大光楼小憩。登上大光楼凭栏御览,潞河两岸广阔无垠的美景尽收眼底。远眺西北天地间的燕山山脉,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美景令人惊讶。近前参差错落闲居农舍笼罩在氤氲烟雾中。河边沙鸟野鸭腾起,农舍的鸡鸭鸣叫,停泊在柳荫中带有阁楼附豪华雕饰的黄船坞,促使他随即吟出:“郡城埤堄枕河涯,烟树参差万户披。试上高楼眄空阔,也应并入谢家诗。”千古名句。诗中的“郡城”,指北齐西迁的路县故城,即现在的通州城。金定都中都后取“漕运通济之义”改路县为通州。“埤堄”指呈凹凸形的通州城墙。“枕河涯”,河,即指运河,也指通惠河,意思是通州城卧榻在河边。“烟树参差”引北宋著名诗人柳永的《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指参差的柳树笼罩在烟雾里。赏此句:潞河边上的千家万户身披参差不齐柳树,笼罩在云烟缭绕的烟雾里。“试上高楼”,按照预定的想法小心翼翼地登上大光楼,眄视空阔的潞河两岸风光,已是山水诗派之祖谢灵运的诗中画意。感叹如此美丽的风景应该写入谢家诗。(谢灵运,南北朝著名诗人,原名公义,字灵运。称中国山水诗始祖。)
  清人陈豫朋也曾登上大光楼,举目东南望,看见蓟郡盘山,惊艳赋诗。诗载《石坝大光楼行》中,对此景有精辟的描述“惟有盘山叠嶂排青屏,攒眉频送双眸青。”
  大光楼廊柱悬有华夏名联,为清代官吏程德润所作。程德润,字玉樵,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清嘉庆甲戌(公元1814年)进士,历官山东盐运使、甘肃按察使、甘肃布政使等。
  蕾联:“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夕阳无限好,对燕云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程润德登上大光楼最高处,浏览四周映入眼帘的美景,徐徐吹来的清凉河风掠过栏前,触景生情,浓浓的诗意涌入心头,随即吟出联首“高处不胜寒”,此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句另一个含义表明大光楼很高,佐证了“楼高逾城”的民间之说。看到南来的帆船,沿大运河逆流北上,感慨:“溯沙鸟风帆”,此句化用王禹偁(cheng)《黄冈竹楼记》:“第见风帆沙鸟”。依据通州相关史料,附加另外一层含意,沙鸟:潞沙岸边的水鸟。潞沙:清刘锡信《潞城考古录》中有“潞沙辨”文,指潞河东有沙。风帆:指南来张帆乘风而行的漕船。顺帆南望,七十二沽丁字水,尽收眼底。沽:北运河简称,此河秦·称沽水。七十二沽:沽为古河名,位于古沽河下游,分东西二沽:东沽即潮河、蓟运河;西沽即北运河、海河。民间有“九河下梢天津卫”的谚语,其中包括沽河。天津一带以沽命名的村镇很多,相传共七十二沽。朝鲜使臣所著《漂海录》一书载:“溯河过丁字沽、海口里、河东巡更所、桃花口、尹儿湾、蒲沟儿、下老米点,至杨村驿。”丁字沽:在天津市内,因沽水纵横成“丁”字形,故合称“丁字沽”,又称“丁字水”。
  此时,夜幕徐徐降下,夕下的阳光晕染的燕山山脉层峦叠嶂,剪影图形似二米的“米点皴”。纵目远眺此景美不胜收,撩人心碎,触景生情,随即吟出下联联首:“夕阳无限好”,此语见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对偶的词句。燕云:指燕山山脉升起的云雾,古有“燕云十六州”之说。蓟:古都北京的简称“燕国以蓟城为都。”蓟树:即蓟门烟树,为古代燕京八大景之一。金代的典籍中就有蓟门烟树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蓟门烟树指的是古蓟州城门附近的树林。百千万叠米家山:一层叠一层的群山,很像米家山水的“云山烟树”的特色画法。读过米家山水的人都知道,米家山水自成一体,用墨别具风致,有“米点”之称。二米的云山,是以泼墨法来画的,并且参以积墨和破墨,紧要处又常以焦墨提其神,人称“画墨不画骨”。值得一提的是,米友仁绘制的《潇湘奇观图》,很像燕山山脉在暮色中“蓟门烟树”的剪影图形。
  楹联载入道光二十年成书的《楹联丛话》书内。《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中有《心清室文存》,书内摘选此联。该书为清人王振声(通州人)撰抄本。《北京名胜楹联》也能查到此联。
  通州大光楼与通州古塔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风霜,见证了通州历史的兴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英、美等国组成的联军借口清政府“排外”,要求“剿灭”义和团,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庚子之乱”。侵略军沿运河乘船北上于土坝码头登岸。入侵通州后,烧杀抢掠,把整个通州城焚之一炬。大光楼虽在城外,因义和团曾在此设指挥所和组织过团练,也未能幸免,一度灰飞烟灭。
  第三个身份——景观楼
  河楼烟灭几度秋,宝塔悠悠空自愁。
  塔桥楼影今又现,物是人非弄潮流。
  事过境迁,物换星移,恰逢盛世,政通人和。沉睡了一个多世纪的通州大光楼,本世纪初叶破土重建。2008年, 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米高的新仿建的大光楼,重现在中国大运河最北端口。新楼,参考了中国古代楼阁建筑,摒弃了旧楼拱券式门洞基座,按照古代楼阁建筑的基本规律,采用歇山脊,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有廊,廊柱为两层,外层22根檐柱托起上层飞檐七踩溜金斗拱,内层18根金柱间镶嵌传统古建的围墙与隔扇门窗。二层楼阁,四周设木制护栏可供游人观景,护栏内18根金柱间,四周均是隔扇门窗。新楼彩画有意提高等级,采用双金龙宋锦枋心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山墙为山花节带。屋顶按照传统建筑风格,最上方为一条横向的屋脊,称为正脊。正脊两端有龙吻,戗脊排列着一系列脊饰,均为蹲兽,跨鹤仙人。屋面瓦为特号布瓦,颜色泥灰,与红色的外墙及廊柱相互呼应,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实为仿古建筑之典范。
  新楼体量很大,檐口悬的“大光楼”匾额,题书者为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新楼廊柱的蕾联内容,西面沿用清人程德润:“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对燕云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东面选用明人王宣作通州八景诗中摘句:“碧水分香出御沟潞阳城郭界清流 烟浪送香敷海宇风帆迎日上神舟”并配有一队雄狮相伴。
  新楼嵌在三层台基上,上层为观景平台,可揽四周风景;下层为仿古石栏杆,栏间空地植有各品种树木及草坪,并有上下通行的台阶。底层亲临大运河河床,木制甬道,贯穿南北。
  纵观新楼景观,飞檐斗拱的古建外形在白色的玉石栏杆围衬下,与身边的千年古塔、三教庙形成了新的古建筑群,它们与城市副中心的城市商业区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天然与人工形成的五条河流为襟为带,迤丽奔流。河上横跨新通济桥、七孔闸桥、玉带景观桥和旧时北浮桥等连接通向四面八方的公路,交织在古建筑群周边,如丝如带。地铁6号线由地下穿过。新建的城市副中心商贸区,像几何图形一般罗列。大光楼周边风景如故,绿色的植被占据着所有空余空间,水中的鸥鸟野鸭,弃逸遄飞。岸边的芦苇蒲草被徐徐河风吹的沙沙作响,引来了吊嗓音的游人,声嘶力竭。垂钓爱好者河边聚会,对弈的人群,星罗密布散座在树荫下。
  大光楼新的景观环境,令人陶醉,愿借云南昆明“大观楼”孙髯长联体例,赋新联赞许:
  五百年河楼,新颜妩媚,玉河沽水,雾茫茫水流潆洄。看 东路丝带,北倚绣城,西耸楼翠,南河迤逦,博雅学子,何须胜览它域。凭栏观烟柳,如鬓如鬟舞青袖,引清流高处,浸岸边蒲草苇地。莫辜负香草兰花,游鱼戏水,沙鸥水鸟,弃逸遄飞。
  忆千年往事,流注新楼,遗事陈迹,滚滚运河东逝水。赞 汉置潞县,北齐西迁,金升通州,明清漕盛,伟业丰功。今城市副中心,东迁潞阳郡,鳞次栉比枕河崖,共水天一色。京津冀协同发展,都付与北运通州,一河春水,一枝塔影,一座名楼。
  新楼、新景、新气象,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程中,打造千年运河的第一文化名楼,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个时代的任务。名楼之名,多源于诗词,名楼之美,在于其精神。通州及城市副中心,如长河旭日,朝霞如火,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2020年1月

2022/3/28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