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新地标——运河符号(三)
  流淌千年,曾经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的大运河,不仅存留下显性的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流淌的千年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
  近年来,北京市重点支持北运河“一河一桥三闸”建设,去年通州段40公里通航,今年京冀两地航线将实现全线贯通,作为通航重要枢纽。
  甘棠、榆林庄、杨洼三座新建船闸成为大运河文化带新地标,展示和传承着运河文化。
  让我们顺流而下,从三个船闸间的文化符号中,感受悠悠大运河。
  今天带您探访:
  杨洼船闸——杨洼千帆

  位于京冀交界处的北运河杨洼船闸,是北运河通州段最后一座船闸。目前,船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年6月前投用并具备通航条件。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运河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设计风格上,杨洼船闸的定位与甘棠船闸和榆林庄船闸略有不同,“甘棠船闸侧重展现新时期运河未来愿景,榆林庄船闸呼应运河民俗特色,杨洼船闸则突出的是京城门户特点。”该负责人说,杨洼船闸以“杨洼千帆”作为设计主题,展示古时北运河漕船穿梭、商贾繁茂的盛景。同时,在设计风格上以灰、红、白为主基调,展示城墙、城门等符号,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门户船闸景观。
  昔日运河舟楫如云,帆樯蔽日,舳舻蔽水。运河两岸熙来攘往,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杨洼船闸的景观主题就是围绕“千帆船市”“万舟骈集”的盛景而来。

  古潮白河、小中河、通惠河和温榆河4条河流都在通州城北汇入大运河。进入雨季,上游4条河发洪水,运河也跟着发洪水,洪水在靛庄村附近冲开了一个口子,运河水就流入了港沟河,运河水位下降致使漕运受阻。为了保证运河漕运,清朝政府就在港沟河和大运河之间构筑了这个呈“工”字形的滚水坝。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闸、古塔、古桥,以及丰富的故事、传说、技艺等民俗资源。将这些显性与隐性文化资源进行发掘和盘存,形成涵盖文字、图像、视频的数据库,是一项系统工程。

  近年来,北京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实施机制,印发《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近3年累计安排88项重点项目,成果业已显现。其中,一方面修复修缮盘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新的运河文化地标正拔地而起。目前,大运河博物馆、城市副中心剧院及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全部竣工。
  “悠悠大运河,茫茫千古事。”如何把大运河这条历史悠久的生态带、文化带、交通带和经济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已明确了四个阶段的中长期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的“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
  到2025年,再现大运河北首盛景;
  到2035年,引领京津冀,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和战略支撑作用;
  到2050年,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承载地。

2022/4/12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 1305104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