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文《童书的魅力》讲座实录

王若文,加拿大的英语教学专家、双语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评鉴家、中西儿童文学交流使者。 

王若文的绘本故事《小文》系列和《爸爸的爸爸的故事》等,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其作品以中西合璧而著称,被西方誉为是“为儿童文学带来了新的声音”。其中系列绘本故事《小文》被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引进出版后,即被选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并被“中华读书报”选入“2012年一百本最佳图书”;英文作品《共享一个月亮》、《藏起来的财宝》、《小火龙》、《乔爷爷》等先后被选为加拿大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王若文:“我开始是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身份进入中国的,我出版的中文代表作是《爸爸的爸爸的故事》和《小文》系列。本来我在国外是写英文故事的,写完了之后,再翻译成中文,十年间写了100多个英文故事,已经出版了的有30个,其中有4个被选为加拿大最佳儿童文学。除了纯文学以外,我还结合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为中国学英文的孩子们创作了一套强化儿童英语学习的绝佳读物,叫做《憨熊的故事》,不少学校用《憨熊》来做课堂小剧,我们在全国也开展了“憨熊少儿英语剧乐部”的活动。

绘本的基本知识:

历史:欧洲捷克的一个教育家、作家IohannesAmosComenius,1658年出版了《图里看到的世界》,就是通过图画看世界。

分类:艺术创造、科普人文、故事科普(儿童)

绘本的特点:

第一、绘本的故事要特别有吸引力,必须在三页之内抓住孩子的兴趣。

第二、必须经得住反复的“咀嚼”。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只要孩子喜欢一本书,他会要你反复地给他读。

第三、要经得住三代人的品读:父母读、孩子读、祖父祖母读。还要符合三代人的社会价值观。

下面我们谈一下童书的两个教育价值:一个是拓展知识,特别是增加孩子知识量的科普、人文。另一个是人格教育,西方育儿启蒙要求寓教于乐。因为小孩子不愿意付出情感去领略一个打动他心的故事,太沉重,孩子更喜欢接受好玩的东西。比如,《小文》的故事很好玩,所以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现在提倡的阅读并不是有目的的阅读,他们提倡好玩,读书就是为了娱乐,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就算想灌输一些科普的知识,也是通过讲一个故事来传授。只有孩子在高兴的时候,他才想要学的更多。为了培养一辈子的读者,我们提倡“读”就为了开心。我发现中国的家长比较浮躁,比较急功近利。我希望大家能够把阅读作为一个长线的投资,以孩子的乐趣为重,培养好一个终生的读者。

比如,我给低龄的小孩写的一个故事《摇头鸡》。

舅舅给小文带来了一只鸡,这只鸡一会一摇头。舅舅说:“摇头鸡不合群,它需要朋友,小文能跟它做朋友么?”小文说:“我就喜欢摇头鸡”。

妈妈热情的和摇头鸡打招呼:“你吃了么?”摇头鸡摇摇头,妈妈给摇头鸡拿来了吃的。小文热情的和摇头鸡打招呼:“你喝了么?”摇头鸡摇摇头,小文给摇头鸡拿来了喝的。

摇头鸡摇摇头,小文不高兴了。妈妈说:“鸡不喝奶瓶。”小文问:“你喝水么?”摇头鸡摇摇头。小文问:“你喝茶么?”摇头鸡摇摇头。小文问:“你喝粥么?”摇头鸡摇摇头。小文问:“你喝稀饭么?”摇头鸡摇摇头。小文问:“你喝汤面么?”摇头鸡摇摇头。小文问:“那你想喝什么?”摇头鸡摇摇头。

舅舅笑了,“你问它什么,它都摇头,鸡听不懂人话。”妈妈不爱听了,“谁说鸡听不懂人话了?摇头鸡就是有它自己的想法。”舅舅说:“那么以后你跟小文比赛什么的,就不要找我做裁判了,你们问这只鸡的想法好了。”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和小文说:“看谁把碗里的米粒吃得最干净。”妈妈吃完了,把干干净净的空碗拿给摇头鸡看,“你看我吃的干净么?”摇头鸡摇摇头。小文把吃完的饭碗拿给摇头鸡看看,“你看我吃的干净么?”摇头鸡点点头,点点头,点点头......

谁知道它为什么点点头?啊,对啦,因为它在吃碗里剩下的饭粒呢。这是个给低幼的故事,需要用大量重复的句型句式来压缩词汇量,但是这种重复,不是没有意义的为了重复而重复,它是在为最后一个笑话的爆发做的铺垫。

另外,绘本故事有语言教育的功能,像《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它本身就有语言教学的功能,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月光下,从一个小小的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他四下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星期一,他啃穿了一个苹果,可他还是觉得饿。星期二,他啃穿了两个梨子,可他还是觉得饿。星期三,他啃穿了三个李子,可他还是饿......一直到星期六,他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到了晚上,他就胃痛起来.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啃穿了一片可爱的绿树叶,这一回他感觉好多了。现在他一点儿也不饿了,他也不再是一条小毛虫了,他是一条胖嘟嘟的大毛虫了。他绕着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茧”的小房子,他在那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然后,他就在茧壳上啃出一个洞洞,钻了出来……他已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了!”

从语言教学和概念上来讲,这是低幼孩子的书本,因为它对事情的认知多过故事情节,因而这种叫“概念书”。这个故事里面包括了数字、星期、水果名字、食物的名字,然后主要是讲一个知识:毛毛虫吃了东西之后变回了一个“茧”,然后再咬破茧,出来之后变成了蝴蝶,这是一个整体的循环。虽然这一本书很小、很简单,但是它包含的认知的概念非常多,而且是由一个简单的故事串起来的。也就是说,这本书不管是从科普上,还是从好玩的故事上,还是从语言教学上,都是相当有价值的,所以这本书在国内外非常畅销。

还有我的一个《憨熊的故事》,是为了学习英文的孩子写的,我用中文给大家读:北京非常热,熊一下中暑了,被带到医院去了,然后他急着要上厕所,怎么办呢?因为它吊着点滴,他需要叫来护士。可是,他的紧急呼叫键不见了,掉在了床底,他够不到,他就喊:“来人哪!”虽然他喊的声音很弱,但还是惊醒了同屋的小男孩。(头上缠着绷带的)小男孩问:“你头疼么?”熊说“我头不疼。”然后小男孩又问:“你耳朵疼么?”“我耳朵不疼。”“你牙疼么?”“我牙不疼。”“你脖子疼么?”“我脖子不疼。”小男孩接着问:“你胳膊疼么?”“我胳膊不疼。”“你肚子疼么?”“我肚子也不疼。”“你背疼么?”憨熊下床来活动活动背,“我背也不疼。”

他一弯腰活动背,发现了床下那个呼叫键。小男孩又问“你腿疼么?”“我腿不疼?”但是他怎么也够不到,于是又回到床上了。终于,小孩急了,“我想你尾巴骨也不疼吧?那么你叫唤什么?”憨熊说:“我想去厕所。”然后小孩扯着脖子大喊“护士!憨熊需要帮助!”护士赶忙跑进来问:“憨熊,我怎么可以帮你?”憨熊说:“请你帮我捡起那个紧急呼叫键”。

这个故事强调的就是学习身体部位的英文单词,句型句式都是一样的,一问一答所增加的就是身体部位词。这个就是我说的英语语言教学功能。

除此之外,儿童文学还陶冶人的人格和情趣。《爸爸的爸爸故事》和《小文:“你真没出息。”》这两个故事都是陶冶孩子人格的故事。比如,《爸爸的爸爸故事》是通过一个主题动作“掰手腕”把这个故事串起来,讲的是一个动情的父子情故事,而且这里面还潜在的灌输一个社会价值观:我小的时候听过“养儿防老、养儿防修”,也就是说“我养你这么大不容易,你得要孝顺我”。 而西方社会价值观跟中国不是一样的,西方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从来不想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她先是在中国人的养老院工作,然后调到西人的养老院,我问她为什么要换工作,她告诉我:“在中国人的养老院感到特别压抑。有个老太太整天抱怨,“我为我儿子从三十岁守寡,现在八十多岁了,他一个月才看我两次,我很难过。”这种气氛特别压抑,但是当她换到西人养老院的时候,感觉非常阳光。有位英国的老太太很高兴的向她炫耀:“我的女儿马上就从英国来看我了。”朋友问老太太:“您女儿多长时间没来看您了?”“十年了。”她看的不是孩子十年都不来看她,她能理解孩子很忙,有她自己的生活。她认为她就应当把孩子抚养大之后,找个角落,默默渡过自己的余生。当孩子十年以后终于可以来看她的时候,她心存的是感恩,而不是抱怨。这就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表现。

我是由义母把我带到加拿大去的,她家是亿万富翁,她不需要我做任何的事情,铲雪、铲草都有人做。我问她:“妈妈你看,你什么都能拿钱解决,我想尽孝,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我都不会疼你。”然后我妈妈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你爱我,如果你要是想对我做任何的回报的话,你就把你的爱传承下去,给你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再去爱他们的孩子,生活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如果你要是希望做的更多,那么希望你再回到中国的时候,帮助中国的儿童教育,帮助中国的儿童文学,这是我最大的愿望,那就是等于你对我的回报。”这个就是西方的价值观。

还有一个故事《我多希望它也爱我啊!》。这个线索就是由小孩刚开始遇到了猫,特别感兴趣,然后好奇,想占有,也想拥有一个猫。因为猫跟它妈妈太亲近了,然后刘姥姥说,“它真没出息”。第二次说“它真没出息”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猫特别的想妈妈,特别想回家,在门口哭。小孩的理解:这大概就是刘姥姥说的“没出息”吧,然后她就作出牺牲,把猫送回给了它的妈妈,成全了这个猫。当这个猫再回来的时候,小孩子特别感动、温暖,觉得这个猫现在不再黏它妈妈,而是黏她,然后她感慨地说“你真没出息!”甜美的一句“你真没出息”在三个不同的阶段说,有着不同的含意。如果你是小学老师,你可以利用这个故事做题材,利用这三句话,去开拓出很好的读写课,叫孩子们写感想、感受、和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范文,可以启发孩子的作文。这个就是通过探讨爱的价值观进行人格教育:爱是尊重还是占有。

还有我改写的一个中国的故事《画中人》,那个也是这个价值观的问题:爱是占有还是放开。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一直以为是我爱你,我凭什么不能占有你。比如说男孩找女孩的时候,说“我这么爱你还不行?”那意思是你还要我怎么样?他不理解这个爱应当是双方的。你的爱是单方的,人家没有这个感觉,你只是想着占有,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不就是强迫人家,这就是爱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我建议大家在给孩子选故事的时候按照拓展知识,扩充语言,洗涤心灵的标准去选择适合孩子的读物。

那么,儿童文学对人格教育到底能影响有多大?大卫科波菲尔的姑姑对他说:“永远不要卑鄙,永远不要虚伪,永远不要残酷。”这句话就是我的人生座右铭,我觉得做人要刚正不阿,不能虚伪。想让孩子成功,并不是赚多少钱。谈到成功我跟大家顺便说一下,我们的价值观对于成功好象比较模糊,实际成功很简单,成功是什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幸福、开心。作个好人,好人永远有人爱你,被爱的感觉非常好,你会很开心,这就是成功。既然大家知道成功就这么简单,那么对于孩子教育就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要在意孩子学习的成绩。你如果把他的每一步都要对准某一个目标的话,很有可能就迷失了孩子人生大的方向。家长的任务是发现孩子的长处,给予他一定的支持和鼓励,避开孩子的一些短处。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承担重任,正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请大家把心放的淡定一些,特别是对孩子的阅读和学习英文。

这也是我所谈的儿童文学对人格教育的影响,它可以奠定一个人的健康人生观。

我能为中国的孩子做的两件事:

一、导航少儿英语教学。因为我看到外面的英语教学忽悠的太多,它为什么能忽悠成功,就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和急功近利。看广告写的“零基础,十天叫你说流利英语”,这是不可能的,违反教学的科学,但是它就能卖钱,因为我们就想听那个。我不好去挨个抨击这些,但是我可以做到一点,在我的群里面,我可以给家长做一点的指导,至少帮助家长对英文和英文的教学提高一定的认识,增强家长的辨别能力。

另一件事,建树中国的儿童文学。我们中国的儿童文学相当的薄弱,因为我们的儿童文学历史不长,这个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提高的,因为它不光是文字、讲故事和技巧,还有一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儿童文学还达不到跟世界接轨的程度,因为国外对儿童读物的“政治的正确性”过滤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也就是我说的我为中国孩子们能做的事。我甚至把它设计成了一个图章,这个图章说的是:“我说好,它就是好!王若文推荐”。话是比较狂,但是我有绝对专业的素质和经验的积累,和鉴别的眼光来说我有这个权威的声音,而且每一件我推荐的东西我是全部都看的,看了我认为好,我才说这句话,我认为不好,你给我什么我都不会说这个好,因为买单的是我的读者,信我的也是我的读者,不管为了什么利益,我都不能辜负他们。这个是我能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做的。

最后我跟大家推荐两个东西:

Wee Sing:儿歌、民谣和手指游戏——绝妙的英语启蒙,里面有1000多首歌。

宝贝盒子:从国外引进的优秀幼儿杂志,集“绘本、科普、手工” 三本为一体。这两个都有我的推荐印章。

提问者:“我想提问一下小孩应该几岁学习英语比较合适?”

王老师:我这么跟你说,我是从19开始正式学习英文的,在中学的时候,我学的“ABC”,因为我是在农村长大,农村没有什么好师资。到了高中之后也学了一点,但是真正学习是到了天津外国语学院,是从“ABC”开始从新学习的,因为来自各校的学生程度不同,发音不标准。我的英语也学成了。但是,你不要以为你的孩子可以等,最好不要等,我告诉你为什么:我在旅馆里有一个朋友,她怀孕了,我就送给了她一套带音频的“英文”书,我跟她说:“你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开始给他听,因为中国的孩子学语言最大的障碍是缺少语言环境,如果你天天放这个,培养他的辨音能力,无形当中英语就成了他的母语。如果等你的孩子两三岁,已经开始建立中文母语了,他对英文就会有本能的排斥,所以说孩子学习英文越早越好。开始的时候给他听儿歌和歌谣,因为歌谣有韵律,而且很好听,他更容易接受一些。”

提问者:王老师,阅读会不会有一个正确的讲法,正确的模式。

王老师:没有正确讲法,没有正确模式。你在给孩子标准答案的同时,你做一个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束缚了一个自由思维的公民,将来这个孩子长大,他会循规蹈矩,所以也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鼓励他的兴趣,让他开放一些。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己的成长的背景,都有自己的文化水平,都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和高度。我们希望大家活跃起来,百花齐放,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意见来。如果你的孩子在看图书的时候能看出一些细节来,而且他每一次都研究这个细节,他有可能是一个天才。所以也就是说我希望大家解放思想,不要规范孩子。这就是我的回答。

谢谢大家。

王若文公众微信:wangruowen228


2014/10/4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13051045号] 请使用微软IE6以上浏览器,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