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通桥(一)

    摄影者: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 拍摄时间:1860 年9 月

    永通桥,俗称八里桥,位于通州城西部,跨通惠河,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建成。桥两侧汉白玉石栏,望柱头雕狮,戗栏雕麒麟,雁翅雕镇水兽,桥身长50米,东西宽16米。

  • 永通桥(二)

    摄影者: 拍摄时间:

    永通桥是通惠河上的重要桥梁,史称它是“陆运京储之通道”。也是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

  • 永通桥(三)

    摄影者: 拍摄时间:

    1938年,日寇为了掠夺华北物资和运送军事物资,修筑京通间柏油路,将八里桥两端桥面升高。下图为一辆客车刚刚驶过桥面。南岸芦苇丛生,将石桥的东南雁翅掩蔽,河面几近侧洞券顶。

  • 运河水源——玉泉山瓮山泊

    摄影者: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 拍摄时间:20 世纪20 年代

    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大都至通州运河,引昌平县神山泉(白浮泉)水源入瓮山泊(今昆明湖)。经西水关(今西直门)入大都城,南汇积水潭(今什刹海),东南出文明门(今崇文门), 沿金代闸河故道至杨尹闸(今北京朝阳区杨闸)。为减少落差,弃闸河故道东南折延长河道,经北京通州潞河中学南湖,于通州张家湾入白河。

  • 长河

    摄影者: 拍摄时间:

    元代都水监郭守敬引白浮泉及西山诸泉水通过这条河道入大都城,再连接通惠河,以兴漕运。

  • 积水潭

    摄影者: 拍摄时间:

    积水潭是漕运的总码头,源于古代永定河故道留下的坑洼。元代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修建人工河——通惠河,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的船都能到达积水潭。元政府打造了8000多艘运河漕船,每天川流不息地把来自江南的漕粮运到大都积水潭码头。这条河道不仅解决了运粮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南货北销,繁荣了大都城的经济。

  • 汇通祠

    摄影者: 拍摄时间:

    位于京杭大运河总码头——积水潭北岸小山上,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又称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汇通祠。其水为旧时漕运用水,积水潭也是通惠河上游。

  • 大通桥

    摄影者: 拍摄时间:20 世纪30 年代

    明代,通惠河与积水潭的联系被切断。此后,大运河运输来的物资,一般都到东便门外的大通桥码头弃舟,改用马车运往京城各处。

  • 护城河(一)

    摄影者: 拍摄时间:

    此图为北京内城东护城河,连接通惠河。

  • 护城河(二)

    摄影者: 拍摄时间:

  • 通惠河上的游船

    摄影者: 拍摄时间:20 世纪20年代

    此图远景为大通桥,此处水流清澈,河面宽阔,春、夏、秋三季有游船载客揽胜,每逢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尤呈林壑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 二道闸

    摄影者: 拍摄时间:

    元建大都后,利用漕运,于城东辟通惠河至通州大运河北端,源流四十里,中设五闸:大通闸(头闸)、通惠闸(二闸)、高碑店闸、花闸、普济闸。二道闸,位于今朝阳区通惠河北岸的庆丰闸遗址附近。

  • 平津上闸

    摄影者: 拍摄时间:

    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吴仲将通惠河下游河道改由通州城北入运河,沿河建五闸二坝,全长 44 公里。该图是平津上闸,八字形闸壁由石与砖混砌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