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海子公园草亭

    摄影者: 拍摄时间:摄于20 世纪30 年代

    草亭初建于1936年。1936年,靠近通州西城墙边的西海子坑塘得到修葺,拓宽展平了沿城墙边的羊肠小道,加宽了横亘两湖的堤埝,并在其中央修架一座小桥,使南北两坑塘的水相通,在北塘广植莲藕,在南塘添置了游船。沿岸种垂柳、栽花卉、植草坪、架藤萝、造草亭等。新中国成立后,西海子辟为公园,经过多次整修与扩建,草亭改建为石凉亭。

  • 鼓楼(一)

    摄影者: 拍摄时间:摄于20 世纪30年代

    通州鼓楼,元称齐政楼,明初重修,嘉靖十七年(1538年)失火烧毁,二十七年(1548年)复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地震破坏,四十四年(1705年)重建,直至清末。暮鼓晨钟,指挥全城作息。

  • 鼓楼(二)

    摄影者: 拍摄时间:摄于20 世纪40 年代

    1929年此楼曾辟作通县民众阅报所、通县县立通俗图书馆,1934年7月改称通县县立民众教育馆,1947年改称通县县立新民教育馆。

  • 鼓楼(三)

    摄影者: 拍摄时间:摄于20 世纪50 年代

    1959年,鼓楼改为通州少年之家,并辟一处作为通州区图书馆阅览室。

  • 京通铁路东端

    摄影者: 拍摄时间:摄于1900 年8 月-9 月

    1902年,京通铁路建成,这是通州最早的铁路。图为铁路修筑以前在东端预定位置,带有旗帜的标杆就是铁路东段的位置,即今小圣庙附近发电厂旧址。

  • 通州南站

    摄影者: 拍摄时间:摄于20 世纪30 年代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始筑自北京正阳门至通州北运河岸铁路,始称京通铁路,计长24.69千米。沿途设有双桥站、通县南站、通县东三站,以济通州发电厂和中央铁路农场运输之用。图为火车进站后搬运工准备为商人搬卸货物的场景。

  • 通县火车站站台

    摄影者: 拍摄时间:

    图为在站台候车的旅客。

  • 东火车站外景

    摄影者: 拍摄时间:摄于20 世纪30 年代

    西起北京前门火车站,东至京杭大运河西岸的铁路线称京通线(支线)。京通线东端接近大运河西岸处同时建设一座终点站,始称通县站,1940年因与此站同时建成的新城南门外通县站重名易混,而以此站居东而称通县东站,俗称东火车站,而西面的以在通州城南而名通县南站。画面右上方的建筑即是东火车站址。

  • 通县电话局

    摄影者: 拍摄时间:摄于20 世纪30年代

    通县电话局,是1937年三月建成的。通州使用电话自清光绪末年(1908年)始,电话局初设在今新华街道区内沙竹巷(如今因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商业核心区位置,现沙竹巷业已拆除,正在新建中)内。1930年,又在大成街东端县政府内设立一个通县电话管理所,1931年,河北省政府还在万寿宫西(今新华东街北侧)设立通县长途电话局。1936年二局一所合并,在今电信局院内南侧(时称新城北大街)建筑此楼,是北京市内使用自动电话机之始。

  • 通县体育场

    摄影者: 拍摄时间:摄于20 世纪30 年代

    此图为20世纪30年代所摄的通县体育场后门及其旁边的训练室。1958年春,通州区政府组织全区人民义务劳动,在通州旧城西城垣遗址西侧的大片莲藕地处,开辟群众体育场所,即现在的体育场。

  • 通州市文化馆大礼堂

    摄影者: 拍摄时间:约摄于1954 年夏

    大礼堂建于1928年。硬山筒瓦调大脊,明间、次间前出歇山脊抱厦,玻璃门窗,原匾额为楷书“大礼堂”三字,河北省第二通俗图书馆设于此。1959年此处被北京市铜材厂占用,随后拆除大礼堂。

  • 通州市文化馆大门

    摄影者: 拍摄时间:约摄于1954 年夏

    图为文化馆仿西式大门及侧门,左面为倒八字影壁。此处在清代为直隶省(今河北省与山西省大部)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设在通州新城内的东路厅署,负责京东十一府州县的社会治安事宜。1916年辟为潞河公园,并在公园内创建京兆通县通俗图书馆,1930年改称河北省实验城市民众教育馆图书部,后又改称河北省立通县民众教育馆。1949年4月,中共通县人民政府接管河北省立民众教育馆,改称通州市文化馆。

  • 小楼饭馆

    摄影者: 拍摄时间:约摄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

    小楼饭馆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建时就称“小楼”,今作“义和轩”,是后来改称的名字。其所创制的“烧鲇鱼”是通州古代饮食三宝之一(另二宝分别是大顺斋糖火烧、万通酱菜)。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层檐顶改修,原隔扇门窗也都变作玻璃门窗。1985年,此楼拆除,向东后撤新建一座三层楼,称作“小楼饭店”,原形制、体量、色调、装修皆面目全非,所幸“烧鲇鱼”菜尚沿袭旧法。此饭馆坐落在通州旧城中心南大街与牛羊市胡同(今称回民胡同)相交处,是旧时牛市口的把角楼。

  • 李贽墓

    摄影者: 拍摄时间:约摄于20 世纪60 年代

    下图为李贽墓,位于大悲林村南。1983年,为便于祭扫,再将此墓迁建于西海子园内北湖畔。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中古自由学派鼻祖,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