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图书馆 >> 北运通州>>专题 >>婚诞寿丧

入殓


      入殓就是把尸体装入棺材里,也称装殓。这是丧葬仪礼又一个重要的仪节。
      棺材又叫寿材,因以木为材,也称棺木,所以古称汉族的丧葬形式为“木葬”。棺材的档次和大小相差悬殊,从用料看帝王将相使用茵沉、金丝楠等珍贵材料。平民百姓富家多以上品杉木为材,其次为柏木、柳木、松木较好,除桑、枣、梨、槐几种木材为人们所忌讳外,其它榆、杨等各种木材均可作棺木用料,当然,这其间就有优劣之分了。棺材的大小没有统一尺寸,习惯上用“四五六”为上乘寿材的标准,就是指棺材底厚四寸、帮厚五寸、盖厚六寸的意思。口面再小一点的称“三四五”无疑是底厚三寸、帮厚四寸、盖厚五寸之意了。一般寿材就是用或厚或薄木料为材,口面没有任何讲究。用薄板制作的称“薄皮儿材”。最差的是用薄板钉成大小不一的“匣子”,俗称“狗碰头”,就是说狗为了吃死人,用头一撞即坏的意思。从制做工艺看更是精粗不一了。上品是选用十三根整料,不使用一根铁钉,完全用榫卯攒成,可以随时拆卸拼组,通称“杉木十三圆儿”(多用杉木为料)这是上乘寿材;次一等的使用厚板材用铁钉钉制;再差的就是用薄板和碎料拼攒而成的,从外观上看也是帮宽底厚,其实是把前、后脸和上口等露在外面的地方,用碎料贴补而成的中看不中用的次品,但很要手艺;最次的要算匣子啦,匣子也有大小和好坏之分。棺材的形状是前脸高而宽大、后矮而窄小。过去有一句顺口溜:“一头大、一头小,装上死人跑不了”,既形象又幽默。棺材的结构除盖、帮、底和前后档之外,里面底部有一块“七星板”,上口有一块“子盖”(薄皮材和匣子没有)。棺材的置备城乡、贫富不同,富户老人的寿材生前就已制做,每年上一道大漆,有的在棺材前脸画上“五福捧寿,后档画上莲花等图案。几年后光可照人,埋在地下多年不朽。平民百姓只能死后或做或买,农村多数请棺材匠赶做;城里多数到棺材铺购买(当年通州北关有永业,北门里有永茂,北街有胡记木厂,东街有永善、大合,旧城南街有刘记棺材铺等)。不论买还是做,小康之家只能临时油一道漆,一般人家就不油漆了,谓之“白茬棺材”。至于帝王将相既用棺,外面还套罩“椁”,这与广大群众无关,不多赘述。
      入殓的日期和时辰由阴阳先生推算确定并要请他来主持。入殓前还要有一番准备工作。首先把棺材里糊一层纸,有钱人家油一道油漆,叫“挂里儿”。然后包若干“灰包”(用毛子纸包成宽约10厘米、长约20公分的灶灰或锯末),放在棺材底部。再放上七星板,七星板上放七枚制钱,叫“垫背钱”;撒一些白(纸)钱儿;再把尸体上的铁块拿掉,解去绊脚丝。一切停当,准时入殓。由六个人抬尸(每人揪一个褥角,中间两个人用承重人的孝带兜中腰),长子捧头,放入棺内,然后把尸体摆放舒展,用灰包把尸体(特别是头部)挤稳,再由长子用棉球蘸清水擦洗死者的双眼,使之两眼合闭,叫“搌眼光儿”,边搌边说:“爸爸(妈妈),合眼吧!”有钱人家还要把死者生前喜爱的东西放于棺内(称殉葬品)。这时候家属、亲友一一到棺前瞻仰遗容,作最后的诀别。然后蒙上苫单,盖上子盖,合上棺盖(暂不封钉),至此入殓的仪式结束。此刻亲属烧纸、举哀,同时把灵柩(盛硷死人的棺材称灵柩或灵榇)抬入灵堂,称停灵。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13051045号] 请使用微软IE6以上浏览器,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