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图书馆 >> 北运通州>>专题 >>婚诞寿丧

寿终正寝


      在老人弥留之际,儿女们为了不让父母赤身露体死在炕上,所以在咽气之前要穿好装裹(也叫寿衣),否则就叫“没穿上”(说是光着身子到阴曹地府去了)。然后抬上“拍子”(一般人家多是临时摘下一扇门板代用),古称“易箦”(zé)。一直等到停止呼吸(俗称咽气、倒头),于是在一片悲恸的哭声中开始了丧葬仪礼的序幕。
      老年间对装裹有许多讲究,首先是寿衣只能穿单数(三件、五件、七件),不能穿双数。其次是上身不能穿单褂子,忌讳“褂子”的谐音。第三是上身不能缀纽扣或带子,只能钉毛边的布条儿代替,也是避讳“扣子”、“带子”的谐音。第四是不能用皮袄当装裹,说怕来世托生畜生。第五是不能用缎子做寿衣,忌讳“断子”的谐音等等。当年妇人逝世一般头戴“观音兜”,身穿夹裤、夹袄、棉裤、棉袄、氅衣、裙子,足穿纳莲花底的鞋。男人逝世一般头戴瓜皮小帽,身穿夹袄、夹裤、棉袄、棉裤、大棉袄、马褂,足穿布鞋(有功名的人按品级穿朝服、饰顶戴),还要“铺金”(黄色厚棉褥,意思取“后辈”的谐音),“盖银”(印有“往生咒”的黄色“陀罗经被”),头枕“莲花枕”。
      人死后停尸也有不少说法。要在尸体口内放一包茶叶,据说是因为人死后在轮回转世之前,要喝“迷魂汤”以忘却前世,但若喝多了来世就成了傻子,含一包茶叶可以少喝“迷魂汤”(帝王将相死后口含珠宝)。一手拿“路引”(阴间路条),一手持“打狗棒”,双脚系上“绊脚丝”,胸口压一铁块,不让猫、狗接近,据说都是防止诈尸的措施。灵床下放一只烧纸用的泥盆,盆底钻一个小孔,取烧纸漏财之意。死者生前的枕头拆一个小口,也放在灵床下。安放灵床要头西脚东,取“西方接引”的意思。死者头前摆一些供品,烧四炷香(神三鬼四),放一盏“长命灯”(又称引路灯、闷灯),一尖碗“倒头饭”,上面插一双筷子(所以日常生活中盛饭忌讳上尖和插筷子就是这个原因)。这闷灯和倒头饭还出自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商周时期,姜子牙在渭水河畔垂钓,一天偶遇樵夫武吉,见其面带晦气,将有大祸临头,劝他不要外出,但武吉想不上山打柴,如何赡养老娘,当他担柴进城时,恰遇周文王驾到,武吉忙于躲闪,一失手柴捆脱扣,扁担飞起打死一个门军。文王画地为牢,拘禁武古。武吉想念老娘无人侍奉,痛哭不止。正赶上散宜生大夫,询问之下怜悯武吉的遭遇和孝心,放他回家三个月安顿老母后速回领罪。武吉千恩万谢回到了家,向正在倚门翘望的老娘哭诉了经过,老娘让他快找姜子牙求救。次日武吉跪求姜子牙相救。姜子牙指点他回家挖一个七尺长、四尺深的坑,里边放一块门板,夜间躺在坑里,头前放一盏灯,再蒸一碗“半生饭”。让老娘用炊帚把饭粒掸在武吉身上,一夜之后就没事了。武吉一切照办。姜子牙三更时分为其施法祭星。数月后周文王忽然想起武吉没有同来认罪,掐指一算此人已死,混身是蛆,就不再追究了,武吉躲过了一场杀身大祸。据说丧礼习俗中的“倒头饭”和“长命灯”就是由这段神话逐渐演变形成的。
      尸体安置停当以后,全家人跪在灵床前举哀痛哭,烧“倒头纸”。有的人家用绵纸搓成灯花,从灵床一直摆到大门口,一一点燃。之后要办几件事。在农村人死后要“报庙儿”,由本家女眷夹着一张箩,里面放些白钱儿,哭着走向五道庙或土地庙报庙儿,每天报三次,从刚进庙门的地方就把白钱儿往墙上“挂”,边挂边掉边喊:“爸(妈),给您挂钱儿来了。”然后逐渐往里挂,直到纸钱儿挂在墙上为止,说是魂儿就在这里。通州城里死了人没有报庙儿的习俗,而是立刻到冥衣铺,死了男人糊(纸)马,女人死了糊(纸)轿子,在门口西侧焚化,意思是亡人乘马或坐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另外还要请阴阳先生,当年有北关的叶久恒、如意胡同的沈先生、中山街的李绍庭等。他们首先验看死者的面容和手指甲,然后询问死者的生辰八字和死亡的年月日时(如果没有记清死亡的时辰,阴阳先生可根据死者的手判断)。据此推算写出“殃榜”,其内容大致有:一、出殃的时间、方向、颜色(出殃也叫“回煞”,据说人死后有一股煞气,若被它沾碰,人要生病、花草树木也会枯萎。早年常用“让殃打啦”来形容人精神萎靡)。所以在出殃这一天人要回避它,要把死者生前的居室撕破一格窗棂,给“殃”一个顺畅的通道。二、择定入殓的日期和时辰,以及入殓时忌何属相的人。三、择定安葬的日期与时辰。四、推算是否犯火灾或犯重丧等。这些虽属无稽之谈,却左右丧葬仪礼的安排,尤其是给本家增添忧惧与不安。
      根据事主商定的日程,一面派人到亲友家报丧,如果是本家人报丧,来不及穿孝服,可临时系一根白带子,到了亲友家不能进去,只能在门外等人家出来,不论长辈或晚辈,都要先磕一个“丧头”(即两手扶地、右腿后撤,同时弯腰,按迷信说法多磕丧头能给死者减罪)。说清是啥人“过去了”(死的意思),何日入殓、接三、出殡等。然后就可以告辞了。随后补发《讣闻》。(见图)说明
      1、死者如是母亲,应写:显妣某府某太君。寿终内寝。
      2、父亡母在称孤子;母亡父在称哀子;父母双亡称孤哀子;母在父亡经同意可用:奉慈命称孤哀子。
      3、如长子已故可由长孙承重,称承重孙,名列讣闻之首。
      4、如一子继承两家,称“兼桃子”。
      5、戚友寅乡世代表与事主不同的关系,根据丧事举办大小,酌情增减。
      另外请人赶做(或租赁)孝服。在门口贴出“报丧条子”,丧条长约二尺、宽四寸的粗白纸条。第一条写“某宅丧事”;第二条写“恕报不周”;第三条写“某月某日接三”;第四条写“某月某日伴宿”;第五条写“某月某日辰时发引”。丧条根据丧事安排可增可减,如只“接三”就可以减去“伴宿”一条,如逢“七”念经就要增加。男人死了丧条贴在大门左侧,女人死了丧条贴于大门右侧。同时着手办理丧事的准备工作,如购买或赶制棺材,糊烧活,找棚匠搭棚,请僧道,定杠(包括执事和门吹),定酒席(找厨师落作儿)找茶房,租赁各种家什(如坐席的桌凳、拜垫、茶壶茶碗、围桌、汽灯……)当然还要请知客(包括帐房先生、招待宾客、拦祭、监厨等)和落忙的一干人等。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13051045号] 请使用微软IE6以上浏览器,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