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图书馆 >> 北运通州>>专题 >>婚诞寿丧

逸闻轶事


      如前所述,由于当年产妇、婴儿死亡率极高,又无回天之力,只寄希望于“神”的保佑,所以祈福、消灾祛祸之风盛行于世。
      一、古代孩子的乳名,通州人称之为“小名”。是人生中最早起的名字。老年间为了让婴儿健壮长寿,起个乳名也煞费心机。如有的叫“狗剩儿”(因为死婴浅埋常被狗吃掉,“狗剩儿”就是狗没吃,剩下的),及“留锁儿”、“锁住儿”、“石头”等等;还有叫“和尚”(寓意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好活);“花子”(要饭的穷人好活);还有的给男孩子起个女孩儿名,如“丫头”;还有的给孩子算命,如命中缺水就起个“大海”,缺金就起“铁球”之类的小名;还有偷名的,就是谁家的孩子又多又壮,就用他家孩子的乳名;还有撞名,就是抱着婴儿出家门,首先碰到什么或听到什么就叫什名字。总之离奇古怪的乳名不一而足,本文所列仅是沧海之一粟。
      二、认干妈:孩子生下来往往要算个命,如果孩子命硬“妨”爹妈,或父母“克”儿女以及其他令人腻烦的情节,多采取认干妈的办法来破解。一般说干妈多是家境贫寒、子女多,为生活所迫,也就顾不得“妨”啊、“克”的了。首先要给干妈做几件衣裳,送一些首饰及米、面、钱等礼物。认干妈这一天要做一条不缝裤裆的裤子,把孩子放进裤子里,从裤裆漏出来,再把干妈的亲生儿子挪开,让干儿子在这个热窝儿躺一躺,并按照干妈的子女排行。大概通过这些举措就象征是干妈生养的了。干妈也要送给干儿子诸如“百家锁”之类的礼品。
      三、求神许愿:老年间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吉凶祸福都由上天神佛掌握,如果孩子多灾多病或命运不佳,就虔诚地去寺庙祈求佛祖保佑。许愿的形式很多,有布施钱财、田地的;有挂匾、献戏的;甚至有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的。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
      1、在城隍庙当差、扛枷:每逢城隍庙庙会(包括出巡、审堂)总有自幼许愿充当马童、校尉、三班衙役的,各自穿戴相应的服饰,各司其职。也有的扛上一面“枷”充作犯人,随着出巡队伍到赦孤台厉坛把“枷”烧掉。认为此举即可消灾免祸。
      2、还童:老年间认为孩子是子孙娘娘恩赐的,如有灾病,可能是得罪了娘娘,唯恐娘娘收回或惩罚,就到冥衣铺糊一个纸人(一般约50公分),背后贴上写着孩子姓名的纸条,由家长送到娘娘庙,烧香上供,磕头祷告,祈求娘娘慈悲,然后焚化纸人,这就意味着以这个纸人作为孩子的替身,还给娘娘了。
      3、送娘娘:旧社会婴儿出天花的既普遍又凶险。孩子出了天花就要供上痘疹娘娘,每天要烧香上供祈求娘娘保佑,大约在十二天左右孩子病愈叫“揭疙痄”,给娘娘烧香上供,然后焚化娘娘码儿,叫“送娘娘”。本族近亲特别是姥姥家有送烧饼(揭开带有芝麻的一层) 的习俗。
      4、跳墙和尚:所谓“跳墙和尚”即非正式出家的和尚,不受戒,也不用到庙里过宗教生活,只求师父起一个法号,在这个庙挂个名,所以又叫“记名和尚”。人们认为当了记名和尚,也意味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皈依三宝,自然也就会消灾祛难,祈祥解厄了。
      为什么又叫“跳墙和尚”呢?因为“记名和尚”早晚要还俗,还俗的时候要作一个象征性跳墙逃跑的仪节,故称“跳墙和尚”。在通州也不是所有的寺庙都收“记名和尚”,只有扁担胡同的静安寺、北关的九圣庙等几处“子孙院”接纳“跳墙和尚”。
      “记名”仪式开始之前,要给孩子洗澡、剃光头,穿上一套崭新的僧衣、僧帽、僧鞋,要给寺庙烧香献供,尤其要送一份重重的“香资”,还要专给师父送些礼物,其中必须要送一双僧鞋。选择黄道吉日把孩子带到庙里,家长先烧香磕头,再让孩子拜佛祖,然后再给师爷、师伯、师父、师叔等一一磕头,礼毕师父交给家长一个红封套,里面装有写着法号的帖子,并把用红线拴着三个制钱的所谓“锁”,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有的还挂一串佛珠。随即本庙僧众唪诵经咒。最后由家长设素斋宴请众僧。另外,师父也要送给徒弟一些僧衣、僧帽之类的礼物。孩子当了“记名和尚”,虽然不去庙里修行,但是每逢初一、十五、佛教节日、本庙庙会,都要跟着家长去庙里“进香”、“随喜”。
      “还俗”没有规定具体时间,但必须在定亲之前举行。还俗这一天要准备一套新的僧衣、僧帽、僧鞋,摆在大殿里(意思是刚脱下来的)。还要买五把新筷子(一百枝)和新笤帚、簸箕、掸子等,也放在大殿里。大殿前摆放一条板凳,上边盖着一块红布,它代表寺庙的院墙。还俗仪式开始首先由家长带着孩子在佛前烧香上供,再给师父、师爷等逐一磕头,让孩子用新买的笤帚、簸箕、掸子象征性打扫一番殿堂,然后披上僧袍站在大殿门口,师父走过来把记名时挂给孩子的“锁”上三枚制钱剪下来,对孩子说:“自幼多灾难,爹娘多担心,从打入空门,佛祖多保佑。前庭懒打扫,后殿不拜佛,快快脱僧衣,轰出山门去。”边说边把一百枝筷子撒落在孩子头顶上(寓意责打一百禅杖),这时孩子马上甩掉僧袍,跳过摆在殿前代表庙墙的板凳,跑出庙外,一百步内不许回头。随后僧众齐诵经咒,遂告礼成。当然还要给此庙一定布施,送给师父一些礼品。
      孩子从庙里“跳墙”跑出来,见到头一个澡堂子、理发馆,要进去洗澡理发,表示又成了俗家,一切从新开始。
      当年除了“跳墙和尚”,按照算命先生的说法,还有个别的孩子命更“硬”,当“跳墙和尚”恐怕也难以解脱厄运,命中注定,身入空门,必须真正出家,俗称“实和尚”。不过也可不受戒,不去庙里礼佛,也能在定婚前还俗。“实和尚”出家拜师、还俗的仪礼更加繁琐,除献香献供,布施香资外,最奇特的就是要给该庙买一头驴(或折付现金),家境拮据的也要糊一头纸驴烧掉,说是让驴替这个还俗的“实和尚”在庙里干活儿。
      以上记述婴儿诞生前后的诸多繁缛仪节,充分表明了既包含着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更充斥着浓厚的迷信思想。但是在那医学严重落后,母婴死亡率极高,人们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求助于佛祖的保佑,企图达到期盼的幻想,也是一种最后的精神寄托的反映。当然其结果是无济于事。到头来不少婴儿在洗三过后的一两天内,就患“四六风”而逃脱不了夭折的厄运。在今天看来也正是这可怜的愚昧、落后的习俗,贻误了千千万万妇女、婴儿的宝贵生命。
通州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TongZhou District Library
[京ICP备13051045号] 请使用微软IE6以上浏览器,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